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范婷 通讯员 成育华)
昂贵的治疗费让不少困难群体放弃治疗,因而丧失劳动力,更因此产生了不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东湖塘镇探索性推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对救助范围、救助方式及救助比例标准等做出精细规定,确保困难群众即时、快捷地得到相应救助。此办法施行以来,截至今年1月,已为96户贫困户报销医疗费用31万元,杨小清、张彦芝便是其中的代表。
杨小清:花1000元治好难治之症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顽固又难治的慢性病,目前这种疾病的治疗费用平均在10万元左右,而在东湖塘镇,一位普通的村民自己只花了1000元就把病治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记者来到故事的主人公麻山村杨小清家时,他正在自家菜地里摘菜。已经被股骨头坏死这一疾病折磨了4年多的他,去年刚做完手术,左腿腿骨有一部分已经被人造骨代替。
4年前,杨小清准备盖新房,从备料到联系人工,每个环节他都自己把关,能自己干的就自己动手。不曾想,在一次搬运物料时,他突然感觉左腿一阵剧痛,差点摔倒。一开始,杨小清并没在意,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一心想先把房子建好。
“才痛的时候还是坚持做事,后来实在痛得受不了了才去做检查。”在医院检查完,杨小清才知道自己患的是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症。而他不知道的是,这种病对情绪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杨小清越来越意志消沉,感觉自己成了家庭的包袱,拖累了家人,加上丧失劳动能力后,原来年收入有一两万元的他,不仅没了收入,还要负担不菲的医药费。杨小清说:“不做事就没钱,肯定要做事的。我本来是一个不想欠钱的人,实在没办法也只能借钱了。”
外债欠了几万元,杨小清家也成了村里的贫困户。镇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在对本地贫困户的摸底调查中知道了杨小清的情况,立即上门为他解难。扶贫办工作人员帮杨小清算了一笔账,通过“新农合”及“农村大病医疗保险”报销相关费用后,4000元就可以让他做完手术,而且镇上还会针对他自付的部分给予3000元镇级医疗救助,也就是说他自己只需要花费1000元。2017年5月,杨小清手术成功,2018年初康复出院,现在已经能够下地劳作了。杨小清说:“真的是感谢党委政府的帮扶。我不是懒人,生病前本就是发奋做事的人。我相信有勤劳肯做的决心,什么都不是难事,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张彦芝:双重救助给了她希望
“2014年得的尿毒症,去年申请了镇级医疗大病救助,今年住了两回院,又来申请了。”张彦芝今年56岁,身患尿毒症的她,每周要去医院做两次透析,每年光透析费用就达6万多元,加上其他治疗费用,数额不菲。虽有相关医保及大病救助能够报销大部分,但自付费用依然相当高,按照东湖塘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规定,医疗救助对象的年度最高救助额为2万元,大大减轻了她的经济压力。“多亏了这两项救助,让我看到了希望。”张彦芝感激地说。
“贫困户只要带着本人身份证、扶贫明白卡相关证明、诊断证明和相关发票,到我们扶贫办公室来办理相关手续,就能快速批到报销的额度。”据东湖塘镇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拿出100万元医疗救助资金,针对贫困户住院门诊及合作医疗报销等以外的自费部分额外实施救助,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对于贫困户因病致贫的,住院超过5000元、门诊超过3000元,都可以到我们这来按照一定比例报销部分费用,我们将竭尽所能缓解贫困户的负担。”该负责人如是说。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范婷 成育华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