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绿色祭祀渐成风尚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廖桂英 编辑:陶湘 2018-04-09 10:10:57
—分享—

  ○编者按: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先人。文明祭扫,需要每个人的身体力行。让文明祭扫成为清明节的主流,不但能减轻城市的污染,还能延续文明传统。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倡导“文明祭扫、绿色清明”,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本期特刊发一组“文明祭扫,绿色清明”为主题的诗文,以飨读者。

  清明扫墓,祭祀祖先,慎终追远,聊表思念,这是中国式亲情的优良传统。据史料记载,晋文公为纪念曾割肉以饲、宁被烧死也不愿伴君的介子推,将其祭日定为“清明节”,以彰其品质高洁。

  之后逐渐发展演变,清明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祭扫,寄托哀思,不忘根本。感念先人、珍惜当下是我们感恩的情怀表达。但是,近年来清明节祭品“赶时髦”、集中祭扫导致交通严重拥堵、公墓内沿路垃圾成堆、周边环境脏乱差、焚烧纸钱引发火灾等乱象,在一些地方频频上演。文明理念和文明规则被抛在脑后,祭扫成了添乱添堵之旅,甚至酿成安全事故。

  清明我们可以流下思念的泪水,但我们不能让烟灰满天飞,更不能引发森林火灾,我们要与环境同呼吸,积极响应文明祭祀,时刻提醒自己,“烧一片纸,不如添一片绿”。因此,打造绿色、生态、和谐的清明节,离不开政府的倡导,更离不开每一个祭祀者的支持与配合,树立文明祭奠新风,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仅是句口号,更是行动。

  转变观念,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树立科学的祭祀观,不搞攀比、不讲排场、不摆阔气,做到理性祭奠、节俭祭奠,以肃穆、环保、节约、安全的文明方式缅怀逝者。如用播放音乐代替放鞭炮,既节约开支又减少污染;为逝者献上一束鲜花,表达缅怀之情;为逝者种上一棵绿树,不仅寄托了哀思,而且为世界增添了一份绿意;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祭祀也逐渐受人热捧,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就可以为逝者献上蜡烛、香炉、纸钱、音乐等虚拟物品。

  此外,诵篇祭文、放飞祈福气球、白鸽、风筝等,或将思念之情写在小卡片上等方式寄托哀思,提升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要树立文明、安全、公德意识,突出生态、环保、低碳理念,在祭祀过程中不乱扔杂物,不破坏草地树木,不污染空气河流,自觉维护环境的优美、整洁和安全。

  遵守公德,崇尚尊老传统美德。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怀念逝者的同时,我们也要珍惜当下,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对在世老人要孝在当下,“常回家看看”,在双亲、长辈健在时多关心,尽孝心,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回家再累也要多陪老人聊聊家常;当老人生病时在床前多尽义务、孝心,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逝去先人,要从俭办丧事,文明祭祀。生前孝顺无愧于心,无需老人百年后阔气祭祀。

  人间四月天,又是一年清明时。在四月凭吊先人、寄托哀思的气氛中,能让我们聊以思念和尽以孝道就足够了,那些不合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东西是应该剔除的。在心中树立起尊敬先人,学习先人优秀品质的思想,在行动上努力建设好国家和自己的家庭那是对先人莫大的孝敬。文明祭奠,绿色清明,从自身做起。让绿色祭祀渐成风尚,过一个绿色、文明、环保、移风易俗的清明节。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廖桂英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