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她用行动诠释孝道—— 陈利辉悉心照顾脑瘫婆婆22年

编辑:陶湘 2018-10-16 16:39:54
—分享—

陈利辉正在给婆婆洗脚。本报记者 刘淑兰 摄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刘淑兰)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玉潭街道塘湾社区的陈利辉却22年如一日精心照顾脑瘫的婆婆,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的含义。面对亲人和邻居的称赞,陈利辉总是淡淡地说:“进了这个家门,我就是这个家的人,孝敬老人,是我这个儿媳应该做的。”

为了照顾好婆婆,她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昨日,记者在塘湾社区退休教师彭淑辉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塘湾社区安置区的陈利辉家中,干净、整洁的屋里闻不到丝毫异味,看不出这个家里有个因脑瘫而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自从婆婆脑瘫后,陈利辉很少出家门,全心全意在家照料老人。陈利辉的丈夫颜家良告诉记者,他和妻子陈利辉1993年经媒人介绍结婚,1994年生下可爱的儿子,那时母亲身体健康,一家人生活无比幸福和谐。不料,1996年8月12日,时年61岁、患有高血压的母亲陈玉梅上山捡柴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高血压中风并脑梗塞,送医院治疗后,最终因脑瘫导致身体右半部分瘫痪,说话含糊不清,生活不能自理。身为木匠的颜家良一年四季在外做工,照顾母亲的重担就完全落在了陈利辉的身上。

“婆婆年轻时就爱干净,现在更是如此。”为了让婆婆睡得舒服,陈利辉不厌其烦地为老人更换尿湿的垫子,给老人翻身擦洗,防止生褥疮;为了让婆婆穿得干爽,陈利辉为婆婆准备了多套衣服和被褥,经常拆洗更换……陈利辉的每一天都是忙得脚不沾地。婆婆每天一般都是早上8时左右起床,穿衣、洗脸漱口、梳头、上厕所,一通忙碌下来少说也得半个多小时,然后是吃早餐、吃药。婆婆双手萎缩,右手更是没有一点知觉,吃饭只能用左手拿了勺子慢慢吃。很多时候,陈利辉都是将婆婆扶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好,一口一口地喂,一顿饭差不多要喂半个小时。等老人吃饱、躺下来休息后,她自己才吃饭,再继续料理家务。为了给婆婆解闷,陈利辉给老人开电视看,给她讲电视里的趣闻轶事。在饮食上,陈利辉更是细心。“婆婆牙不好,但胃口还不错。”为了给婆婆增加营养,家中时常准备着鱼、鸡蛋、肉等。由于老人的牙不好,陈利辉就想尽办法,把肉菜剁碎或者是用手撕碎。每天老人睡醒后,她还会给老人喂水果,帮助消化。

22年来,她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社交、娱乐活动

“陈利辉真是我们社区的好儿媳,就是亲生女儿都难做到她这个份上。”塘湾社区老年协会会长贺云秀向记者介绍说,22年来,陈利辉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几乎每个晚上,婆婆都要起来七八次,喝水、上厕所。婆婆不喜欢用尿布湿,为了不让婆婆把大小便拉在裤子里,陈利辉想尽了办法。今年,她和丈夫特别在床上挖了一个洞,洞下面放一个桶子,洞口用柔软的布垫子盖好,婆婆要大、小便了,就移开布垫子,这样避免了婆婆因为行动不便,来不及到厕所而把大小便拉在裤子上。可是尽管这样,婆婆也还是会时常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有时刚刚吃完饭,帮婆婆洗好澡,把她扶到床上躺好,一转身婆婆又呕吐,把床和一身吐得脏兮兮的;有时因为婆婆忘了叫,或陈利辉在忙别的事过来慢了点,婆婆就把大小便拉在身上。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陈利辉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婆婆擦洗干净。

22年来,为了照顾婆婆,陈利辉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社交、娱乐活动,看到社区内同龄的妇女或是打小牌娱乐,或是跳广场舞健身,陈利辉也有点羡慕,但她知道只要婆婆在一天,她就必须陪伴在身边一天。“我心里有些愧疚的是,母亲生病那些年,我因为要照顾婆婆,没有空回去尽孝,都是靠姐姐一人照顾。”陈利辉有些哽咽地告诉记者,她母亲2004年因病去逝,病中回去探望,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因为家中的婆婆没有人照顾。母亲去世办丧事,她也只回去了两天,等母亲一上山,她就强忍悲痛告别娘家人,赶回来照顾婆婆。那也是她22年来唯一一次离开婆婆的两天,那两天是请了婆家这边的堂嫂代为照顾。

邻居都说:“陈利辉明白婆婆的每一个眼神和每一个动作所传递的信息。照顾婆婆从没听到她有什么怨言,让我们都为之感动。”“22年来,我妻子就是这样默默地做着一切,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我都不知道该怎样感谢她。”丈夫颜家良深有感触地说,等以后他要花几万元带上妻子出去玩半年再回来,好好补偿她这些年来的付出。陈利辉则说:“作为儿媳,尽孝道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苦点累点无所谓,只要家人和睦,自己能做的都会努力做好。”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