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只要老人有需要,我们随喊随到”

编辑:陶湘 2018-10-16 16:38:52
—分享—

汉和公益志愿者将特殊贫困户谢志中老人视为亲人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邬艳)

作家匡匡在其作品《七曜日》中写道:“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匡匡的心声,相信这是每个人的期盼,尤其是对于患病的老年人来说,能被妥帖照顾,细心呵护,更是十分期盼的事情。

对于家住老粮仓镇楚江村的谢志中老人来说,虽然以前日子难熬,但现在在汉和公益团队的精心照顾下,过上了舒心日子,不再无枝可依。

接老人回家,贴心照顾

去年4月15日,汉和公益协会秘书长胡新春与老粮仓镇社事办主任朱果红在该镇进行特殊贫困户调查走访时得知,家住楚江村的71岁老人谢志中身患多病,目前在宁乡人民医院十一病室住院,生活不能自理,意识迷糊,且无人贴身照顾,仅靠在市区打临工的侄女利用空闲时间来照看。

听到这个消息后,胡新春与朱果红立即联系了楚江村村干部,一起来到了谢志中的家里进一步核实情况。到了之后发现,谢志中住在一间被杂草包围的低矮潮湿、年久失修的土砖房内,屋内凌乱不堪,一张破旧老式床和一个木柜就是全部家当。

解决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迫在眉睫。胡新春在和其家属商量后,发现亲属无法提供好的解决办法,但目前老人又急需照顾,没有多想,他决定将谢志中接回家里照顾。“情况特殊就特殊处理。”去年4月16日,胡新春和志愿者李伟一起来到宁乡人民医院看望老人并了解病情,得知谢志中患有肾病、心脏病、肺部感染、胸膜炎等多种疾病,目前在医院除了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之外,还需每周做两次血液透析。为了方便照顾和节省住院开支,胡新春在和人民医院以及中医院医护人员的充分沟通下,将谢志中转到宁乡中医医院继续接受治疗,并将他接回家中贴心照顾。

“老人性格很不好,经常发脾气,我们就只能耐着性子听他说完,不跟他计较,真的比照顾父母都要用心。”胡新春和妻子以及团队的志愿者拿出了十二分的耐心和细心来照顾老人,衣食住行打理得井井有条。

“其实照顾他的吃住都不难,就是突然发病有点吓人。”胡新春说,还记得是去年6月5日晚9时59分的时候,我当时在广州办事,突然接到老婆的紧急电话,说谢志中突然发病,病情严重。接到电话后,胡新春第一时间通知了老人的亲属和老粮仓政府工作,并安排组织人员启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由于送医及时,谢志中老人很快转危为安。这样的突发情况,在胡新春接其回家照顾的大半年时间里发生了4次,其中的心酸和难处只有他们知道,而且经常还能听到一些“做蠢事”“吃力不讨好”等的闲言碎语。尽管做的事吃力不讨好,但看着老人身体逐步好转,生活可以自理,他们都觉得做得值。

送老人回家,妥善安置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家”是每个人不离不弃的归宿,去年8月底,谢志中在胡新春家过完71岁生日后,越来越想家,一直念叨着要回去。

虽然很想满足谢志中的愿望,但考虑到其家里仍是家徒四壁,虽然老粮仓镇政府调配了资金和组织人员对他的房屋进行了修缮,但家里连简单的家具和家电都没有,维持基本生活都成问题。鉴于以上情况,胡新春即在自己朋友圈发起了倡议书:恳请献上爱心,一起帮助解决老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给老人一个温暖的家。发起倡议书的当天,汉和公益志愿者刘玉香就组织群友进行捐款,用于购买灶具、餐具、烤火箱、衣柜等生活所需物资;宁乡沩武武术培训中心负责人谢卓明买来了床、桌与凳子;汉和公益团队还为其购买了米、油、被子、 食品等物资。

去年10月15日,胡新春和10多名志愿者一起将谢志中送回了家,看着一下车就帮他搞卫生、摆放家具、安装灶具、铺床整理布置的志愿者们,老人感动得语无伦次,连连说“谢谢你们”,而这简单的四个字也代表了老人的千言万语。而听闻老人回家赶来看望的乡邻们看到志愿者的举动,纷纷夸赞,表示非常感动。

如今,谢志中已经回家居住了好几个月,有着舒适的家,有着关心他的志愿者,老人的晚年生活将会被细心妥帖安置。而汉和公益团队也表示,一旦老人有需要,会随喊随到。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