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周伟 吴晴)
2017年7月,宁乡遭遇了宁乡有水文、气象记录6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此次特大洪灾后,全市水利设施受到严重破坏,沩、乌、楚、靳四江河堤全线受损,水库、山塘、河坝、沟渠千疮百孔。灾情发生后,广大干群不等不靠,迅速开展水毁设施修复工作。10月21日,全市水利建设工作大会后,全市掀起冬修水利热潮。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水利冬修任务完工率已达43%。
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实行全程监管
今年7月的特大洪灾中,坝塘镇的新横田河出现河堤滑坡,造成大面积淤塞。这次冬春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放在了灾后重建项目续建上,重点解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影响较大面积灌溉、影响人畜饮水安全、群众反映强烈必须恢复原功能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新横田河是坝塘镇的11条内河之一,全长7.5公里,流经保安村等3个村,灌溉面积达5000余亩。
“党员干部都带头干,要争取在20号之前全部完工,确保明年的作物能够下地。”坝塘镇党委书记田奇晖介绍,坝塘镇党员干部带头值守工地,全程监管,目前投入3台大型设备对新横田河进行修复,采取生态护坡的方式,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抢抓进度,争取12月20号之前完工。截至目前,坝塘镇已投入资金520万元,投工投劳3400个,完成山塘整修26 口、188 亩,沟渠6000米,河道疏浚5公里,河堤修复5处、2000米。
按水库标准修建山塘,打造示范工程
“这几个月我的行走步数都排在前五名。”周立红是资福镇珊瑚村天子组组长,也是天子山群塘水利修复工程的负责人。从7月20日启动灾后重建以来,他每天早上6时多就起床,一早就跑三个地方,把工作全部安排好,每天奔波在工地上。天子山群塘水利修复工程包括三口山塘修复、渠浚整修和下游河堤修复,三个点的直线距离就达3公里,周立红每天就靠着电动车和双脚来回奔波。在周立红的带动下,全组200多口人目前已义务投工投劳700多个,修复工程也初见成效。
资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集华介绍到,为了加快推进水利冬修工作,该镇通过政府提供物资的鼓励,先到先得的方式,激发了村民参与建设的热情,每一个建设现场都有群众投工投劳的身影。还组织联村党政领导和支部书记,对全镇建成和在建的水利项目进行集中观摩,选出了2个先进村和10个先进项目,督促各村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在全镇各村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截止目前,资福全镇共计投入近2000万元,调集挖机500台次,人工3万余人次,投入水泥3100余吨,砂石16000余立方。乌江和沩江两岸河堤基本修复,天子山桥等12座桥涵均通车;道路修复54公里;小型河坝修复16座;固定电排修复25座;山塘修复325口;水毁灌渠修复疏通34公里。
大投入、大规划,大灾之后大兴水利
“明年汛期时,群众能够放心笑。”市水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水利人的奋斗目标。宁乡2018年冬春水利建设以保安全度汛、保生活用水、保生产灌溉为总体目标,计划投资78亿元,投工投劳150万个,重点完成沩江城区段水利综合治理、沩江流域系统治理、靳江流域系统治理、城市排水管网疏浚、“四溪一渠”水环境综合治理、俄山、前丰、陶公等水闸除险加固、四大灌区水毁修复、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流域洪水预报与水库群防洪调度系统等54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山塘整修2132座,面积15150亩;河坝整修527座;沟渠整修717处,长度555公里;小型机埠184处;河道整修186处,长度275公里,以全面恢复提高水利设施防灾抗灾能力为重点,实现防汛抗旱目标,确保发挥工程效益。
据统计,目前全县已修复山塘996口,河坝142座,沟渠309处,机埠60处,河道107处,完工率43%。市级负责项目54个,目前已开工37个,完工2处。各乡镇(街道)水利冬修任务完工率已达43%。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周伟 吴晴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