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刘淑兰)
花明楼位于宁乡县境东南,靳江的上游。东北与望城接壤,西南与湘潭、湘乡相邻,东距省会长沙50公里,南距韶山毛主席故居37公里,西距宁乡县城30公里。交通便利,山水秀美。双狮岭重峦叠翠,石泉奔涌。韶山银河(韶山灌区水渠的爱称)与靳江水交错而过,低吟缓咏,象两条银链镶嵌在群峰之间。
花明楼是以前的区、乡、公社所在地,而今叫花明楼镇。有人说花明楼并没有楼,为什么偌大一片地方却以“花明楼”冠名呢?因为它蕴含着诗人的灵思与贤哲的才气。唐代诗人王维留下了诗句:“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诗人李商隐亦曾留下诗句:“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巧妙地借用成语“柳暗花明”,描绘出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美好春景。而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则是借用“柳暗花明”,形容逆境变坦途的美好心态。
据清同治《宁乡县志》记载:“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子攻读其中”,遂将其子攻读之楼命名为“花明楼”。这位齐公,究竟是因仰慕王维、李商隐的诗句,还是因崇尚陆游的诗句而命名呢?史志虽无考证,但齐公的良苦用心是不难理解的。那就是向往美好,愿此地山长青,水长秀,人长好,地长灵!
如愿以偿了吗?齐公二子的造化如何,无从知晓,齐公所建之楼,亦不复存在,而花明楼确有光辉璀璨的篇章!
明代翰林院士,以精通诗、文、书法而被誉为“楚陶三绝”的陶汝鼐;曾被誉为“扶朝天军”,封为太平天国孝天义王的农民起义军名将朱衣点;名震三湘的近代雕刻家周义;开民间刺绣与国画相结合之先河的著名湘绣画师杨世焯;以及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因绣美国总统罗斯福像而载誉全球的刺绣家杨佩贞,都诞生于花明楼这块风水宝地。
1898年11月24日,一代伟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刘少奇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胸怀远大抱负,从这里走上了救国救民之路,披肝沥胆,出生入死。1961年回到阔别40年的故里时,又写下了“赤胆为民解倒悬”的辉煌一页。
而今,花明楼旧貌换新颜,日新月异。
靳江河畔,白鹤岭前,巍峨地矗立着刘少奇纪念馆。小青瓦的屋面,轻巧刚劲的屋檐,翠竹造型的雕栏和光洁的花岗岩石柱,古朴自然,庄重典雅。
刘少奇铜像屹立于纪念馆门前的山冈上,造型大方,神态逼真,再现了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少奇同志远望沉思、日理万机的光辉形象。
1988年11月24日,国家主席杨尚昆曾出席开馆剪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亦先后题写了故居匾额和纪念馆馆名,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等都先后到此瞻仰和题词致意!
自纪念刘少奇诞辰百周年活动以后,故里人民将革命纪念地与旅游风景区融为一体,更添风采。来此瞻仰、观光和旅游的海内外人士与日俱增。几年前,曾有位外国友人带着“花明无楼”的遗憾走了。值此,可以告知曾有过遗憾的友人们,花明有“楼”了,“故里工程”有楼,村民之家有楼。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只怕要比昔日齐公所建之楼雄伟壮观得多。
柳暗花明寓此楼,千言万语涌心头。花明楼,是共和国公民的一颗星!花明楼,是海内外人士观光和旅游的胜地!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淑兰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