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轩书院揭牌。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罗建宇 李乔生)
11月5日,位于宁乡县巷子口镇官山村罗带山的南轩书院成功揭牌。(相关报道已见本报11月6日头版)
据介绍,为传承利用湖湘理学,保护发展南轩文化,促进经济文化旅游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今年年初,宁乡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以湖湘理学创始人、张浚张栻墓地为依托,建设南轩文化园。为此,宁乡县委、县人民政府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多次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对张浚张栻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由省内著名规划设计单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邀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南轩书院的建设和陈列展览。
目前的南轩文化园总规划占地1736亩,总投资1.2亿元,分为两期建设。据了解,张浚墓、张栻墓已于2005年纳入湖南大学教育基地,2013年,宁乡县政府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签订《关于保护发展张浚张栻思想框架协议》,每年岳麓书院与宁乡县政府联合开展张浚张栻清明纪念活动,岳麓书院前往南轩中学开展国学讲堂,传承南轩理学,传播湖湘文化。
11月5日下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在南轩书院主办纪念“张朱会讲”85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活动,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及国内的80多位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南轩文化。
专家学者齐聚南轩书院。
以下就是部分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节选。
湖南大学校长 段献忠
“张朱会讲”在中国教育史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各位专家在学术会上产生了更多的思想火花。
纪念“张朱会讲”850周年,湖南大学正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基础学科做好、做大。重视岳麓书院传统文化学科发展,实现岳麓书院复兴,不断提高湖南大学基础文科的研究水平。我们要将纪念“张朱会讲”850周年活动,融入到学校年轻人的教育中,为年轻人的成长营造好的环境,将学术研究成果转换为人才培养的有利基础和条件,让教授们带领学生们,认真研读经典,引导学生们对社会发展、人生发展有个清晰的目标,为一生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陈来
我首先代表中国哲学史学会,向纪念“张朱会讲”85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召开表示祝贺。
9月底,北京湖南学者进行聚会,我以“从屈(原)贾(谊)到周张”致辞,讲述从荆楚到两湖的文脉发展,有2000年的文脉支持。湖湘学派的正式学派形成是在宋代,从北宋周敦颐开始到南宋张栻的形成过程。今年夏天,召开了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的讨论会,而这次我们纪念“张朱会讲”850周年,两个纪念会表示湖湘学术在当代的学术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
在过去五年内,中央对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经确立了系统的理论、政策和路线。在未来的五年、十年乃至更远的时间里,我们可以期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一定会进入一个更好、更新、更高的阶段。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朱杰人
“张朱会讲”到今天已经850周年,其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国学人,始终为中国学人提供一种可以很好的践行的学术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我觉得在850年前那场“张朱会讲”,正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自信,更体现了中国学者的文化自觉。
在朱子研究过程中,朱子为什么要到湖南来见到张子讨论学问,朱子是为了取得理论上的突破,有一种理论的担当和责任感,这是“张朱会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相信岳麓书院会越办越好,岳麓书院会成为全国有志于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学子和学者们的精神园地。
岳麓书院院长 肖永明
当代社会在逐步实现物质生活的前提下,对于精神层面的价值与信仰的呼声越来越迫切。如何满足国民的精神追求,重塑国民的精神信仰,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张朱会讲”如果发生在今天,其核心议题可能会聚焦于文化领域,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文化自信”。
岳麓书院前院长 陈谷嘉
张栻作为南宋理学家,湖湘文化的重要奠基者,对推动湖南历史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张栻一生办学,教书育人,在历史全国各地也曾留下好几处南轩书院,南轩思想、南轩文化,国内成系统的研究较少,很有必要时深入探讨。宁乡南轩书院的建成,既是落实十九大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也是发扬传统文化的具体举措,体现了宁乡的文化担当。
德国教授Achim Mittag(闵道安)
南轩文化园非常漂亮,环境非常幽雅,陈列非常有底蕴,学术氛围非常浓厚。
四川绵竹张浚张栻研究会会长 曾涌
去年夏天,我接待了宁乡县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和县里相关领导。他们来绵竹了解南轩文化的发展和研究,离别时告诉我说“准备由县里投资1亿元建设南轩文化园”,当时我想他们可能是说说而已。今天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真的做到了!更让我吃惊的是,这里的公务员说起宁乡的历史文化,个个都是如数家珍。
美国著名汉学家田浩(右)与专家畅谈。
现场为专家学者颁奖。
相关链接
张栻(1133年-1180年),字敬夫,号南轩,谥曰宣,世称南轩先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湖湘文化的奠基人,先后在岳麓书院、城南书院讲学多年。张栻一生教书育人,著作等身,著有《希颜录》《癸巳论语解》《癸巳孟子说》《南轩先生文集》《张宣公全集》《太极图说》等,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
张浚(1097年-1164年),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张栻之父。南宋中兴名相、抗金统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
张浚、张栻父子过世后,均葬于宁乡巷子口罗带山,明世宗嘉靖帝敕封罗带山为“官山”,并下诏修其父子陵寝,建立祠宇和南轩书院,御书匾额。
南轩书院风景如画。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罗建宇 李乔生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