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主题

编辑:陶湘 2017-11-06 10:19:21
—分享—

黄学君

    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大会的旗帜和方向,也是大会报告的灵魂和主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必须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大会的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主题,虽然只有68个字,但字字珠玑,内涵丰富,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这个主题,开宗明义地回答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这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

旗帜、道路问题至关重要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历来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党的十九大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坚定决心,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探索、奋斗和比较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就一直为寻找救国图强道路而上下求索,但无论是旧式的农民起义、封建统治阶级自强,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但是,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一个时期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科学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我们党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启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历史的必然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九大的主题,都是紧紧围绕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厉害了,我的国”,让全国人民感同身受、高度认同,也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举世瞩目,使“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的讨论成为全球热门话题。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些都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深深扎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旗帜引领方向,旗帜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是引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当代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共创伟业的共同理想和政治基础。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航向胜利前进。

目标引领未来,使命呼唤担当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历史、对人民、对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大会的主题聚焦了这个既定的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分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上世纪末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所谓“决胜”,就是要在决战基础上,打好收官战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开启新征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大会主题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两句话,准确体现了这一历史交汇期的战略谋划。第一句话突出了“新时代”这个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强调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必须夺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第二句话突出了“中国梦”,鲜明宣示中国共产党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以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共担民族大义、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力量。

没有一种担当,比肩负民族的前途命运更为伟大。没有一项使命,比实现人民的共同梦想更为崇高。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经磨难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距离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从未如此之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告诫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从伟大事业铸就,在伟大斗争中激荡,以伟大工程为支撑,向伟大梦想进发。我们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排除一切困难和障碍,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和伟大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十九大主题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鲜明简练的8个字,是明确全党应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这8个字,既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精神,又着眼未来向全党发出号召。“不忘初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纪念建党95周年提出的,已经在全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形成高度共识;“牢记使命”呼应了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涵义非常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在石库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红船旁,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在南湖革命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以铿锵有力的话语,再次强调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正是从上海石库门出发,在96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为了肩负的使命,我们党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始终初心不改,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矢志不渝。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我们完全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伟大梦想,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全党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九大向全党发出了伟大号召。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书写新光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铸就新辉煌。

(作者系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