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造绿复绿工作综述
绿色发展的安宁之乡。杨铁军 摄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李先强)
“又变了大样,真是越来越漂亮了。”昨日,在外打工返家的张先生从长张高速公路宁乡大道出口回到宁乡,驾车在两厢绿植郁郁葱葱的宁乡大道上前行,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深有感慨地表示,几个月没回家,作为宁乡县城的“迎宾路”,宁乡大道的生态品位上到了一个全新档次。
自2014年启动“三年造绿大行动”以来,宁乡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可谓是“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百米见园”。在2017年至2019年的“新三年造绿大行动”中,我县大力实施生态格局优化、城乡公园、立体绿化、增花添彩、绿色共建共享五大工程,全面提升县域绿化量,着力打造生态景观,不断优化环境品质,高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的宁乡,在一抹抹绿色中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县以创建和谐人居环境为主题,秉承“丰富‘绿’的内涵,做足‘美’的文章,彰显‘高’的品质”的造绿发展理念,按照“文化引领绿化,文化景观园林”的整体要求,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造绿工作,着力推动特色绿化项目的深入实施,大胆探索“政府送树,群众栽树”造绿新模式,造绿复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全县46个绿化项目完成进度居全市第一,一批城乡公园文化特色全面彰显,全民义务植树株数创历史新高,一片片新绿扮靓楚沩大地,“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宁乡人惬意地生活在“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环境中。
城在绿中。资料图片
实施五大工程,启动绿化项目46个,规划建设面积34855亩
令张先生大发感慨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宁乡大道增花添彩项目的成功实施。该大道全长5.8公里,原有铁树、红檵木、小叶女贞、紫薇、枸骨、雪松、杜鹃等绿化植物。今年,在原有绿化植物的基础上,新种植了1500余株茶花树和红枫,花坛边缘种植茶梅面积4000余平方米,彩色乔灌木与原有绿色植物组合搭配,打造出“一路一花、一路一树、一路一景”的景观效果。
大力推进绿化项目建设,是我县造绿复绿工作取得实在成效的关键举措。其中,市民廉洁文化公园绿化项目绿化面积315亩,种植腊梅、杨梅、银杏等乔木1.8万多株,南天竹、杜鹃、红叶石楠等灌木面积4万多平方米,铺植草皮18万平方米,为市民接受廉洁教育、进行休闲健身创设上好环境。炭河古城绿化项目,种植香樟、桂花、水杉、池杉等高大乔木3.28万株,紫薇、木槿、花石榴等小乔木4.83万株,紫藤、凌霄、油麻藤等藤本植物2.8万株,杜鹃、金森女贞等地被小苗5万平方米,芭蕉、美人蕉、鸢尾等水生植物2万株, 铺植草皮、草毯6万平方米,播撒花草种子30万平方米,对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据县三年造绿大行动办公室统计,今年以来,我县以创建和谐人居环境为主题,坚持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提质造绿工作,大力实施生态格局优化、城乡公园、立体绿化、增花添彩、绿色共建共享五大工程,启动实施绿化建设项目46个,规划建设面积34855亩。
突出文化引领绿化,打造城乡公园,丰富造绿复绿内涵
人在景中。资料图片
昨日上午,赶着雨停的时段,市民贺女士带着三岁多的儿子来到船形山公园游玩。春节过后,这个位于金洲大道旁的精品城市公园成为了越来越多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矗立于该公园山顶的金属帆雕塑是一个标志性建筑,高达30米,上面设置4万多个点光源,被称为我国中部地区“第一帆”。该公园亦是我县城市原生态中心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文化强县”发展战略,突出文化引领绿化, 将宁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树种、花卉本身蕴涵的文化元素,融入绿化建设中。万亩城市原生态中心公园,建设“姓氏文化公园”、“英才文化公园”和“公仆文化公园”,致力体现“家园文化”;市民廉洁文化公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市民休闲健身为核心,集廉洁教育与自然体验于一体;靳江源湿地文化公园,绵延靳江河两岸从道林到花明楼23公里,体现了宁乡原生态自然文化;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突出“西周文化”,彰显“南中国青铜文化之乡”的历史积淀;道林乡土文化公园彰显“乡土中国”文化,让每位游客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各乡村公园,则彰显了孝德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这些城乡公园的建设,无一不突出文化引领,使全县造绿复绿内涵得以深度丰富。
全县干群齐动手,义务植树300余万株,造绿复绿再绘新画卷
今年是新一轮三年造绿大行动的开局之年,全民义务植树则是造绿大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今春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从2月下旬启动,至4月初结束。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在楚沩大地上掀起了义务植树高潮。据统计,在本轮全民造绿行动中,全县共义务植树302.4万株,为目标任务的120%,义务植树数量创历年新高。同时,全县高标准建设市、县级、乡镇(街道)义务植树示范基地39个,其他义务植树基地51个。
县三年造绿大行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县注重“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花园式屋场评选和脱贫攻坚等工作,探索“政府送树、群众栽树”造绿复绿模式,打造一个利民生、促发展、能复制、可借鉴的田园综合体,计划3年时间每年统筹归集各类资金1000万元,由政府免费提供果树、乡土树种等苗木,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在房前屋后、空坪隙地、乡村道路旁种植果木林、风景林和用材林。目前,这种新模式已在全县20个行政村试点,有效融洽了干群关系,大大激发了群众参与造绿复绿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除参与更广泛外,今春全县义务植树全面服务“四个打造”发展战略,植树阵地从传统的荒山荒地向道路、水系、公园、庭院、学校等地转移,义务植树呈遍地开花之势。在社会各界协力推进下,全县造绿复绿工作再绘新画卷。
船形山生态文化公园绿意盎然。资料图片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