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浴水重生”新沙河

编辑:陶湘 2017-08-02 11:24:14
—分享—

记者连日走访沙河市场,记录灾后重建的点点滴滴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刘汉光)

再大的灾难,也摧毁不了楚沩儿女坚强的意志;

再猛的洪水,也湮灭不了宁乡人民升腾的希望。

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同样无法淹没一个市场20多年来铸就的繁华。沙河市场虽在本次洪水中遭受重创,但广大商户不等不靠,在党委政府的帮扶引导下,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经过近30个日夜的清整恢复,一个有着新面貌、新品质、新梦想的新市场即将盛装起航!

百年罕见洪水千家商铺被淹没

“怎么也没想到会遭遇这么大的洪水,二十几年的积累就这样被毁了。”离那场惊心动魄的洪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但一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仁义电气经营部的钟保仁老人仍是一脸的心痛。

在7月1日中午,钟保仁已从多个渠道了解到洪水要来了,于是立即和儿子钟毅一起将距地面1米内的货物向二楼转移,下午3时左右市场里的水就已经涨到了齐膝盖,他们父子俩看到隔壁九号粮油还有很多货物没有转移,于是又撸起裤脚去帮邻居。

“我们当时根本就没料到市场里的水会涨到三四米,所以货物都只搁到一米多高的位置。”九号粮油的老板娘杨灿事后说,当时为了将货物抬高1米,一家人急急忙忙费了好大劲,还劳烦钟家父子帮了很多忙,早知道搁高1米没用,还不如让钟保仁父子回自家多转移一些电气。在这场洪水中,像钟氏父子和杨灿一样,不少商户认为水不会淹太深,都没预料真会如政府部门通知的那样,水将上涨几米。

而事实证明,宁乡在6月22日至7月1日前遭遇的这场强降雨,是超历史极值的,具有时间最长、范围最广、雨量最多、强度最大等特征,仅6月30日至7月1日,一天时间全县平均降雨量就达218.9毫米,约为往年全年降雨量的六分之一,相当于24小时从天而降5个黄材水库库容。

沙河市场毗邻沩江城区段,地势地洼,整个市场在7月1日晚全部被淹没,洪水最深地段达4米,市场1100多空门面、500多个仓库几乎无一幸免。

几个小时涨到近4米的洪水,让众多商户遭遇“没顶之灾”。九号粮油的杨灿12个仓库中近百吨粮油全部报废;从事炒货生意的商户陈高良1个面积达2亩、储满瓜子花生等干货的仓库连同烘炒设备、运输车辆全部被泡在水里;秋秋食品批发部1100多平方米的仓库加批发门面全部被淹……由于所有商铺一层普遍被淹没,大部分二楼或隔层进水,仓库更是无一幸免,导致从事家电、食品、纺织品的商铺货物基本报废,其他经过抢救的过水商品,其价值也仅剩20%左右。

洪水退去后的市场一片狼藉。 本报实习记者 刘其洁 摄

市场里的大部分商铺已经开业。 本报实习记者 张奇涛 摄

奋力抢险救灾,干群同心克时艰

次日洪水退去,火辣辣的太阳下,水泡商品开始发酵,众多商户想回到自己的门面上去看一眼,却无法在那泥浆杂物和垃圾成堆的街面找到一条通道……

广大商户的焦灼与悲伤,深深刺痛着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心。从洪水上涨开始,一直在现场调度被困人员安全转移的县委主要领导明确安排,以最快的速度开展抢险救灾,以最大的决心恢复市场繁荣,尽最大的努力减小广大受灾商户的损失。为尽快排出市场地势低洼地段积水,当即安排国资公司、规建局连夜排积,并请求市住建委支援大功率排水抢险车赶到现场支援,于7月3日凌晨将整个市场积水排干,为随后紧张展开的抢险救灾争取了时间。

7月3日,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成立沙河市场防汛救灾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迅速深入抢险救灾一线,组织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现场为商户排忧解难。与此同时,从各单位临时抽调100多名工作队员迅速分组下到各街区,包组包户为受灾商户提供帮扶服务;相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成立突击队,通宵达旦加班清理现场垃圾,全力打开救灾通道;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和义工,也纷纷向受灾商户伸出援手,帮助清整门店恢复营业。一场干群携手共克时艰的画面,成为这一片狼藉的市场中最走心的画卷。

“要是没搞干净路面的泥巴和垃圾,我们真的不想回来清理店子,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然而在7月5日一早,做日化生意的袁先生再回到店门口时,竟然发现门面前已被打扫清整得干干净净,打开门面不久,两名义工在一名指挥部工作队员带领下来到店里,主动帮他提水清洗货物,防疫部门的人员也上门来喷洒药物。此后,还有民政和保险的勘灾人员上门详细了解损失情况,银行客户经理则主动来询问贷款需求,市监部门也承诺通过与厂家沟通为其争取兑换新货的机会。7月6日,他店子里的水来了,电通了,白天从店里清理出的垃圾在当晚就被清走。“这么多人在帮我们,我们有那些怨天尤人的功夫,还不如早早将生意做起来!”袁先生告诉记者,在各方帮助下,他所在街区7月15日前已有一半的店子恢复了营业。

据了解,指挥部入驻沙河市场开展工作后,面对齐膝深的泥浆污物和大量水淹发臭的货物,将卫生清理和防疫作为首要工作,在7天时间里,组织国资公司、规建局共投入人力7000人次,安排大挖机、大铲车、后八轮等大型机械820台次,拖拉机和小金刚1600台次,日夜奋战清运垃圾3万余吨。市场内排积完成后,指挥部立即组织供电公司、供水公司对市场全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维修,尽早恢复了市场供电和通水。县卫计局安排消毒防病治病人员600余人次,投入漂白粉6吨,对市场进行全面的消毒防疫;环卫局投入人员800余人次,安排洒水车70台次,对各街区进行清洗清理;县公安局、城管局、历经铺街道等部门也及时组织人力物力投入一线抢险救灾,确保了卫生及时清理,隐患及时排查,问题及时解决,工作有序展开。截至目前,全市场已有735户、80%左右的商户正式恢复营业,还有部分正在装修即将营业。

提振市场信心,新沙河浴水重生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市场灾后重建要实现“新沙河,新面貌,新品质,新梦想”的目标,既要提振受灾商户恢复经营的信心,更要提振广大消费者对沙河市场的信心,只有做到“两手抓”,大灾之后的沙河市场才有望重现往日繁华。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个“两手抓”,既是指挥部决策者的要求,也是全体工作队员帮扶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灾后重建,摆在广大商户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县金融工作领导小组于7月18日和24日连续发出的两个公告,就是为了解决商户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据县金融证券办负责人介绍,县内金融机构为受灾金融户开辟了贷款绿色通道,对超过30万元的贷款,只要抵押足额、信用良好、用途合规,从申请到到账一般为3天,最长不超过5天;30万元以内贷款免抵押,5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则即时办理。

“我是7月24日申请贷款的,当天银行就到门面勘灾核实,昨天办理抵押手续,今天100万元就已到账,真没想到会这样快。”7月27日上午10时,在收到县农商银行100万元贷款资金后,沙河市场水泵经销商张鹏洋长嘘了一口气,此前他一直为没钱进货赶上水泵销售旺季苦恼不已。而沙河市场179号文具经营户姜曲平的5万元贷款,则实现了当面申请、当时受理、当即发放。

“现在看到下水道全部清了,各种水毁设施都在恢复维修,总算吃了颗定心丸。” 炒货经营户陈高良申请的200万贷款即将到位,他准备从头再来,但和部分商户一样,总担心一下大雨,市场损毁严重的老旧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到时又要吃亏。但当他看到7月初市场约1万米下水道全部完成清淤,两个大功率提升泵站也同时修复,7月15日全面启动水、电、路、管网、消防、通讯等基础设施灾后恢复改造,心里感觉踏实了不少。

“现在整个市场到处在挖沟、修路、护砌、清整,到8月下旬,整个市场将有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商户面前。”据县国资公司负责市场灾后重建项目的李瑞锋介绍,整个市场将新增约1600米排水沟、16个消防栓、200个停车位、160盏路灯,24条街区道路将全面提质,一个整洁、畅通、明亮、有序的市场环境很快将美丽呈现。

“店子开起来了,环境好了,而是否繁荣还得要有顾客来。”据县市监局历经铺市监所副所长谢坤凯介绍,为了让广大顾客打消市场销售水淹食品的顾虑,县市监局在全面强化水淹产品安全监管,引导广大商户签订并张贴不出售水淹食品承诺书的同时,第一时间向相关生产厂家发函,协调召回和兑换水淹产品事宜,得到了青岛啤酒、稻花香白酒、美的风扇等45家企业的积极响应,多个厂家承诺等价兑换新产品,仅此一项就为经营户挽回损失3700多万元。

“多亏市监部门帮我们协调,可以将这些水淹白酒按1∶1去换新,让我减少了损失。”在沙河市场一栋民房改造成的仓库里,稻花香宁乡总代理贺涌带着10多名亲戚,正在清理那一箱箱水淹后的白酒。贺涌表示,灾情发生后,市、县市监部门通过和湖北厂家沟通,使这些水淹白酒可按1∶1换新货,这样一下让他少损失200多万元。“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卖水淹产品,保证了市场的信誉。”贺涌坦言。

“7月下旬我到市场进了几次货,没有看到卖水淹食品的,我相信经营户不会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砸了自己诚信经营的牌子。”鲁莎是一个超市老板,大部分商品都从沙河市场批发,她告诉记者,7月份从沙河市场进的货物都是“崭新的日期”,没有发现一样是水淹或过期的。她相信,沙河市场很快就能恢复往日的繁荣。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