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建成的黄龙公路黄材绕镇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重大判断表明,当前公路交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行业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公路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先行官的职能使命没有改变,公路交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改变。这一重大判断揭示,公路交通作为把宁乡引领、打造成内陆开放高地的关键要素不可或缺。我们一定要唱响“办人民满意公路、为‘四个打造’助力”主旋律,因势而动、应势而为、顺势而进、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由“公路大县”向“公路强县”的重大跨越,力争达到公路综合实力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的安宁之乡提供坚强保障。
一、实施路网优化工程,构建顺畅的开放通道
要补齐路网短板,实施对接综合交通联通改造、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农村公路连通改造,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成线成网、外通内畅”的公路交通网络。2016年,省厅对我省国省干线公路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调整和布局,我局及时向上反映,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调整后,我县境内由1条国道、4条省道增加到4条国道(G234、G240、G354、G319)、12 条省道(S105、S219、S221、S223、S321、S324、S326、S327、S328、S537、S539、S540)。国省道分布更合理,线路成环成网,衔接紧密。去年,我局发扬“一天一公里,百天成大道”的团队精神,建设公路里程119.2公里,14个项目相继按时完工,沥青砼路面公路完成294.6公里,占总管养里程的56%。“十三五”期间,我局将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安排下,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根据县域实际情况进行公路主动脉的升级改造,将横市至黄材、双偕线、宁灰线等公路分批逐年纳入旅游公路建设范畴,进一步提升路网等级,为我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供重要交通要素保障。
二、实施路况优良工程,营造舒适的开放环境
近年来,我局实施了宁乡金洲大道、南坝线、灰老线、双偕线、煤双线、南横线、南东线、黄龙公路等项目提质改造工程(共计160公里),对我县文明示范样板路S209线宁横段进行了美化工程,累计完成大中修工程220公里、预防性养护里程60公里。到“十二五”末,全省普通干线公路保持优良以上技术状态,优良路率达到85%以上。今年初,我局借鉴周边市县公路的先进管理经验,逐步推行“路长制”,由公路部门单一管理变为“路长”负责的综合管理,通过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体系建设,实现全县上下联管联治,努力创造客运更便捷、物流更高效、出行更绿色、发展更安全的路域环境。这些举措的推行和落实,将不断推动宁乡公路的建设和发展,也必将为打造我县内陆开放高地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
三、实施平安优先工程,建立良好的开放空间
要把安全放在“优先”位置,提升公路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实现公路安全生产规范化、应急处置高效化。近年来,我局普通公路隐患路段处治率达100%。实施危桥改造工程12座,一、二类桥梁比例达90%以上,危桥(四、五类)全部改造完毕。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0多公里、灾害防治工程10公里。进一步完善公路应急处置体系,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去年“7·3”洪涝灾害,妥当处理险情56起,确保了所有出现险情路段无一起交通事故,无一人受伤。密切加强与安监、交运、交警、城管、工商、规建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经常性开展路域环境集中整治,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创造了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
四、实施服务优质工程,打造高效的开放平台
近年来,我局大力推动以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为载体的智慧公路建设,基本建成信息指挥中心、车载实时监控系统、手机APP超限超载查询系统等,进一步完善路网管理与监测运行体系,重要节点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达到60%以上,大型桥梁实时监控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提升了路网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智慧公路”为牵引,全面提升路网监测监控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科学决策技术运用普及率达到普通国省道总里程比例80%以上,路政案件查处率、结案率均达到95%以上,站点车辆超限超载率低于0.1%。“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依托养护站、超限检测站等沿线设施,选择适宜路段,建设一批服务区、停车休息区、观光台、文化长廊等人性化服务设施,为公众出行提供系列化、便捷化服务。建成一批集养护、应急、服务、管理“四位一体”综合养护站,实现普通国道服务设施百公里设置率100%,新改建公路服务设施百公里设置率100%,努力把普通路网建设成为“幸福之路”、“幸福驿站”、“幸福之旅”,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乡公路圆满地完成了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既往开来,我们将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奋发前行,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县公路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