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黛色连云天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段华良 编辑:陶湘 2017-04-14 09:07:48
—分享—

  “上头壁立起千寻,下到群峰次第深。兀兀篮舆自吟咏,白云流水此时心。”湖湘文化鼻祖张栻行走在高深静谧、清幽神秘的芙蓉山,见山崖雄奇险峻,奇峰叠秀,云烟连天,禅寺隐于中,忍不住即兴挥毫写道。确实,在芙蓉山的密林幽径里穿行,一路观山之俊逸,崖之雄奇,云之浩渺,溪之灵动,总感觉自己就是一只缓缓爬行的虫子,卑微而又弱小。

  芙蓉山的千年禅言密语,逸韵流芳,不知吸引了多少代怀着景仰更怀着虔诚膜拜来到它怀抱中的人群。唐之刘长卿,宋之张栻,清之周俊煊,还有邑人周杨枢,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人浏览于此,遗下一串串的足迹,留一首首不朽的诗词歌赋。人的生命终像树叶一样凋零飘落了,而芙蓉山却依然还在日日换新,容光焕发地迎着世人。人的生命和山的高度,在脆弱与坚韧、短暂与漫长中就有了不容置疑的分晓。

  芙蓉山位于宁乡青山桥镇境内的田坪里,地处宁乡、涟源、娄底、湘乡、安化五地交界处,风水佳美,来龙源远,脉长水绕。站在山脚下眺望,山顶有云,云中有寺,烟波浩瀚,黛色连天,宛若仙境,让人不禁有一种一亲芳泽的冲动。

  沿着崎岖陡峭的爬山公路,蜿蜒而上,近乎七十度的坡度,汽车发出嘶鸣的吼声。我不敢向右边的窗外张望,深不见底的悬崖让人心生恐惧,心更是提在嗓子里,生怕车子一个不小心就会滑落山崖,多少次忍不住想叫李华副镇长停车,我感觉走路爬山更有安全感,又怕人笑话,终是没叫出声,只好闭上眼,任车穿行在悬崖峭壁间。

  车子愈行愈缓,发动机不断发出更加痛苦的呻吟声,李华副镇长自言自语道:“可能人坐多了,车子爬不动了,只能找个地方停车步行而上了。”我擦擦手中的汗水,赶紧附和:“好,好!”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农家小院,一下车便听到潺潺的小溪流水声,趋步前观,一缕清澈的泉水从竹林深处沿崖璧而下,掩着绿苔,落在岩石上,溅起串串水花,忍不住张开双掌,掬一捧泉水,清凉入骨,饮一口,清甜入心!

  沿着一条条细密路纹的防滑公路,一弯一拐,时陡时缓,异常吃力。路侧两旁,时有岩石像刚从山上滚落,或斜或立,或兀或躺。我们一行人一路观一路前行,早已气喘吁吁,各自挑一岩石,或坐或躺,休息片刻。岩石下,不知名的小黄野花一簇簇、一蓬蓬的,偶有几朵映山红点缀其中,煞是迷人。向山崖深处望去,透过一树素白如樱的梨花,看见一颗绝处逢生的石间柏,长在铺满绿苔的千年岩石上。奇了,那么坚硬的岩石,它的根也扎得进去,还不停地往岩石的深处扎。扎得岩石都露出一丝丝缝隙,一阵阵生疼,也扎得岩石无可奈何,不得不屈服于石间柏强大而坚韧的生命力量。静静挺立的石间柏,迎着山风呼啸,散发出一种泰然自若的意韵,似一位坐化的大佛,让人不由心生几分敬意。

  压抑不住对云海山峰风光的向往,继续前行。约半小时后,来到一片开阔地,三方山坡拱护,一线麻石彻成的石墙,高约七米,弥漫出一股岁月的沧桑和厚重感,与雄伟的普济寺相映相衬,更显出千年山寺的庄重威严。青山苍苍,香烟缕缕,钟磬悠悠,雄伟庄重的大殿,古色古香,红墙绿瓦,更显肃穆凝重。清庵祖师座像端坐正殿,各路神像供列其左右。凝神敛气,虔诚一拜后,拾梯,三折而上,瞻仰祖师石墓。石墓三层,顶层有墓碑,碑文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据传为名人所书。据同行人说每年农历六月十七日,乃清庵祖师之诞辰,善男信女,四面八方前来朝拜,多达十万之余。

  出庙宇,爬上芙蓉山巅,顿感山风拂袖,伸手即可捞取白云轻雾,一种“青峰鸣翠鸟,高山响流泉,身在田园里,如上彩云间”的仙境顿然托起了身心。俯视芙蓉湖(田坪水库)风光,尽收眼底,波光粼粼的湖水如玉带将芙蓉山南边环绕,点缀在湖中的各个小山及小岛,如水里长出的翠绿植被。湖光天色,烟波浩渺,连际天边,又似魔幻镜像,流动而不改底色。这份美,是山和水,天与地,自然与人间携手相牵的生态,是山水生态间那份超越时空的柔媚清雅和静谧大美。

  不觉时光飞逝,在下山途中,我一直思索:不知是芙蓉湖在守护芙蓉山的传奇,还是芙蓉山在俯视芙蓉湖的点滴变迁。他们与千年普济寺在悠悠岁月里,相伴经年,而且还将继续相伴厮守下去,化作未来光阴下未来的记忆和怀想。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段华良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