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年猪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扶王山人 编辑:陶湘 2018-04-25 15:53:21
—分享—

  离春节还有好几天,父亲便打电话来问我们哪天能到家,要定日子杀年猪。因为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家已经很多年不养猪,每年年底羡慕别人家杀年猪,今年特意养了一头,老人家天天当个宝贝一样伺候着,就等着年底一家人都回来了分享那份久违的节日喜庆,这样才更有年味。

  一个杀字太过凶煞,也不吉利,所以老家称“杀年猪”为“开年宝”。农村的“开年宝”可是整个除夕前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了,一般都会在前几天定好日子,但凡离得近的亲戚和关系不错的左邻右舍都要通知到,就是远嫁的女儿也都会在那天赶回来。如此兴师动众并不完全是为了吃口肉,大家就像参加一个节前的重要仪式。每个村每个队里都有擅长杀猪的人,他们并非专业的“屠夫”,只是平常精明能干一点,而且有一定威望的人。由他们“掌刀”,不仅主人家有面子,而且把猪也会收拾得干净麻利。每个有责任心的“掌刀”会把猪的肉和头、蹄、下水(内脏)、血、骨头等各部分收拾得井井有条,分门别类,各持其用。当然,请这些杀猪的“把式”也要给一定的报酬,通常是把头、蹄、下水中的一部分赠送,或者干脆砍一块上好的五花肉作为酬资。这块肉有专业的名称叫“刀手肉”,杀猪者也并不推辞,因为这是约定俗成的惯例。

  整个猪收拾利索,分配妥当,各家亲戚临走还要带点肉或是猪下水,大家欢欢喜喜回了家。猪的主人还要忙活几天,烧猪头、炸猪油、剩下的猪肉腌制好准备做腊肉。在记忆里,儿时的拜年是件很隆重的事,尤其是给长辈拜年,一定是要提一块年猪肉(因为是当礼送,所以老家叫人情肉),外配上一包自家做的年糕(老家叫“封子”)。肉的分量视关系亲疏而定,但一定是上好的五花肉,用棕树叶子系好,讲究的人还要套上个红纸圈圈以示喜庆。各家都要在杀年猪后统计这个春节要送的肉,几家几户,分量多少,丝毫乱不得,这叫砍人情肉。腊肉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点的,富裕一点的家庭在分完人情肉以后就可以腌制,但更多的人家是要等到初七八以后,基本没有要送礼的,也没有重要客人来了才可以腌制。腌制的肉基本都是自家送出去别家又回过来的人情肉,往往这个时候的肉是要被转送了好多次的:老弟送给大嫂,大嫂送给小姑子,小姑子又送给母亲,说不定母亲又把肉送给小儿媳妇,这样这块肉转上一圈又回到了自家。即便没有转回来,春节过完,肉基本上还是不会少太多的,谁家都等着这个肉转完一圈人情后做腊肉呢!

  年猪腊肉是来年插秧、端午等重要日子或远方来客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如果临时来个客人,要去镇上买点菜的话,那时候走路,早上去得晚上回了。所以不来客人不过节,大家很少上街买肉吃,主要靠自家储备,而腊肉因为好收藏,便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食材了。到了来年端午以后,腊肉渐渐没有存货了,这时家里突然有远客到来,主人家便会去左邻右舍或是亲戚家借肉。在我印象中,就有两次印象深刻的借肉事件:一次是我在县城上学时,一年暑假突然一个老师家访,因为家里不通电话,没有事先知道,整个家一下就乱套了,母亲向邻家借了半块腊肉作为招待。还有一次就是毕业那年,因为临时决定到重庆去工作,匆匆忙忙从学校赶回老家辞行,对面邻居带了几片切好的腊肉,自家备了点鸡蛋为我这个即将远行的游子举行了个欢送宴。可想而知,那种腊肉吃在口的滋味是何种的刻骨铭心!

  年猪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另一方面,自古以来,宁乡的读书人走遍天下,而宁乡的花猪更是闻名遐迩,所以流传着“宁乡人会读书,宁乡人会养猪”的俗语。这两句话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宁乡人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宁乡人都愿读书、好读书。但读书需要经济支持,家里的男人出外打工挣钱,女人则在家养猪、送孩子读书,所以养猪渐渐成了家庭主妇的一个特长和一份职业。一般一个家庭要养好多猪,除了过年杀的年猪,其余的要卖了给孩子们换来年的学费。年猪是一年来对一个家庭女主人劳作成果和养猪能力的检阅,谁家媳妇贤惠,谁家的年猪就养的又肥又大。所以杀年猪前左邻右舍、叔伯姑嫂们便开始估算年猪重量,大家当然都是要往高了说,女主人自然是很担心份量达不到,一个劲儿地说“哪里有那么重,哪里有那么重喽”,每每这个时候,就会有人上去打赌,甚至还得争个面红耳赤。当杀完用称确定了份量之后,最接近真实份量的人便会好不得意,俨然像一个得胜的将军,自然那顿杀猪饭少不了要多喝两杯,大家都夸他眼力不错。

  杀年猪更是我们小孩子们期待的一件事。最直接的原因,那顿杀猪饭的吃肉管饱。除了吃肉还有许多事情都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刚杀完猪,因为口子还流着血,这时大人们便会用一个红薯一半削尖了做成一个塞子堵着那个血孔。当猪要开膛时,那只浸满血的红薯扔到火坑里煨着吃,十分香。还有一个是猪尿泡(猪小肚)也是各家小孩必争的好东西。据说吃了猪尿泡煨肉,小孩子便不会尿床了。那个时候很多小孩子都尿床,谁都要争得那个猪尿泡,实在分不开也只好煨了一人分一块。谁去在意有没有尿床呢?能吃到一口又香又脆的烤肉那是无比兴奋的事情,所以无论真尿床、假尿床的孩子都会去争一口的。

  杀年猪还有许多流程也一定是要做的,其中重要的一项是把猪去了毛以后架到两张八仙凳上,旁边放上猪肉、杀猪刀、食盐、点香、烧纸、放炮、敬大神。这时男主人便隆重登场了,手中一边烧纸,一边念念有词,年猪一定首先敬奉给列祖列宗和走过路过的各路神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男人们外出平平安安,当然也祈求女人在家养猪长得又大又肥。

  年猪似乎成了过年的一个符号。不管有没有年猪杀,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一定要在自家的火炕里烧一个大大的树根,叫“烧过年猪”。而且这个“过年猪”要烧满整个除夕夜不熄火,大年初一早晨不用火柴点火,直接用灶台里“过年猪”点火做饭。这个树根还烧剩下的还得存着等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晚上接着烧。所以这个树根一定得足够大,而且最好像猪的形状,这些都是人们寄托的一种美好心愿吧。

  人们对年猪的感情贯穿在整个一年的日子里,大年初二开始村里有人耍狮子,敲锣打鼓挨家挨户上门闹新年,耍狮子的最后一个节目必然是“肥猪吃食”。两个舞狮子的人穿着狮子被扮成一头又大又肥的年猪,摇摇晃摆地走向女主人,用各种姿势讨主人欢心,敲锣的师傅不失时机地把铜锣放到女主人面前当猪食盆。女主人哈哈笑得合不拢嘴,一边乐着一边不断往铜锣里扔糖果、红包、年糕耙耙。舞狮子的人在被子里缓缓把四肢撑开,“肥猪”一边吃一边慢慢长大。如果女主人的糖果给得不够,“肥猪”趴在地上就是不起来,一家人赶紧吆喝着继续往铜锣里放香烟、饼干和零钱,舞师人看见收获差不多了,耍得更卖力气,“肥猪”瞬间长得更大更肥。这时女主人更乐了,一家人都乐了,每个人都仿佛看到了今年养猪顺顺利利,今年的年猪如眼前的狮子般又大又肥。

  外面响起了敬神的鞭炮声,杀猪饭的香气越来越浓,孩子们已经准备好了胡椒荷叶等着煨猪尿泡,我的记忆依然沉浸在儿时的幸福时光里。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扶王山人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