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截污干管施工中
以前,县城下大雨时容易形成内涝,严重影响着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清淤疏浚溪渠、县城截污管道工程建设运营PPP等项目的实施将成为我县县城内涝的克星,市民的福音。2014年,县政协第十一届常委潘继斌、张小平委员为民代言,就治理县城下水道提出的提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县城下水道的治理通过近年来的攻坚克难得以稳步有序推进。
“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刻不容缓!”潘继斌告诉记者,20年来的大开发和建设,使原本只能满足10万左右人口的排水工程超负荷运行。在开发中不重视项目的排水功能设计与施工。很多项目和楼盘的水排向哪里?标高是多少?管径要多大?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就是行政中心的水、宁乡大道的下水道由北往南至通程广场后最终排向了哪里,大家也不是很清楚。排水网络基本情况不清,各主要接点的位置不详。
而地上的雨水是天然水,可以避免流进污水里,直接加以利用。因此,如何解决城市内涝,如何处理、利用地上的雨水和地下的生活污水的问题,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关注民本民生的一等大事。
有了这样的想法,潘继斌和张小平一起,对县城下水道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潘继斌说,通过对县城下水道的了解和研究,发现县城下水道排水管网覆盖率低、设施功能与实际需要差距甚大。传统的排水设施不足以应对城市水涝。县城的排水主管网管径1.2——1.5米,支管管径30、50、60厘米不等,稍有树枝或垃圾流入就容易被堵塞。效率低下、吞吐不灵。遇暴雨,街道便要受到无情地冲刷。而新建的下水管道暂时还只覆盖了“四溪一渠”中下游老城区的中心地带,新旧排水系统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项目建设中各自为重,导至容易形成局部水灾。
随后,他们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作用,撰写了《关于治理县城下水道的提案》,建议要切实转变“重地上,轻地下”的建设观念,科学修订县城排水专项规划,加速推进相关排水工程建设,同时要强化措施,加强管理。
“现在不管下多大的雨,再也不用担心街道积水了!”家住财富广场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中医院旁的下水道经常堵塞,稍微雨下大点,一环南路与楚沩西路交叉的地段就变成了“海洋”,在启殿园附近上班的他,不得不绕道。
提案转交到县规建局后,该局立即对县城下水道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委员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拿出了治理方案和措施。县新型城镇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彬文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县规建局已完成城区下水道普查及排水防涝专项规划,设计编制范围为90平方公里。共投入500余万元重点对城区易积涝点实施改造。还彻底解决了化龙溪大润发段、白马桥戴家大屋段、东沩溪得胜桥至方便桥段等地暴雨期积水严重的问题。
近年来,城市内涝及水资源再利用的问题已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相关提案的办理,也促进了我县城区下水道治理的全面推进。而县城的排污系统也可望大大改善。目前,由县政府授权县规建局为实施单位、由县新型城镇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政府股东打造的县城截污管道工程建设运营PPP项目,总投资3.26亿元,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当中。项目内容包括:新建县城截污管道工程(沩西民兵渠至新外滩)截污干管2公里及一体化提升泵站;新建县城截污管道工程(沩东官桥河流域夏铎铺片区、沩西民兵渠片区)污水管网约10公里;新建县城污水管道工程(沩东东河流、曾家河流域、沙河片区)东城污水处理厂配套主管网约10公里。到今年年底,将有两个工程竣工并投入营运。
“截污管道项目建设能有效收集民兵渠下游片区、夏铎铺、沩东新城、历经铺、欧洲南路两厢、滨江大道(曾家河路至金洲大道段)用地范围内的污水,把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污水作为一种新水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戴彬文告诉记者。
据悉,县规建局为治理县域内的下水道工程,近年来已投入6亿多元,包括横雷公路管道工程等。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魏枫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