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县委书记周辉最近指出,要重点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大力推动宁乡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此,感受颇深。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将生态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谆谆告诫地方干部: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有很多值得反思的东西。建设生态文明,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能片面追求“金山银山”、追求GDP。与此同时,我们倡导的“绿水青山”,不是要回到农耕时代,不是要走回头路,而是要建立在现代科技支撑基础上,形成一种可持续、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应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人类理性认识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绿水青山”是人们的基本需要。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宜人气候等生态产品,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是具有最高价值的“金山银山”。其次,“绿水青山”就是“绿色生产力”,可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巨大资本。
作为农业部门的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好周辉书记的指示精神,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以担当行动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宁乡农业样本。
1 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推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的“大农业”发展格局。一是优化种植业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一廊、二区、三园、多点”的农业产业布局,其中“一廊”为宁韶线万亩蔬菜产业走廊;“二区”为长沙现代农业示范区(双江口、朱良桥、金洲)、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回龙铺);“三园”为西部中药材产业园(青山桥、龙田)、朱良桥万亩柑桔产业园、沩山茶叶产业示范园;“多点”包括粮食、水果、茶叶、休闲农业等主导产业的特色示范基地。二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优质稻米、花猪、烟草、茶叶、中药材、水果、蔬菜等特色作物种植及精深加工,支持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提质改造,重点打造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以及国家级龙头企业。三是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发挥金太阳现代休闲农庄、湘都生态农业园等星级农庄的引领作用,建设一批文化和生态特色彰显的农庄和村落,发展农业观光、特色餐饮、耕读体验、种养殖科普等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四是发展“智慧农业”。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构建农产品电商、农村物流、农技服务及农村金融为一体的互联网+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2 加快推进秀美田园建设
按照全域景区化的要求和标准,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山水田园向景区公园转变。一是坚决遏制耕地抛荒。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加大耕地抛荒督查检查力度,采取有效惩处和激励措施。积极组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耕种对外出务工抛荒耕地、工矿业退出耕地、项目闲置耕地,探索采取政府补助、季节性托管等方式解决好耕地季节性抛荒问题。二是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推动丰富种植、养殖结构。支持和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乡镇、村合作,建设成片加工原料基地。依托都市农业观光旅游产业,指导乡镇因地制宜发展花海经济、民俗经济、民宿经济。三是突出产业景观化建设。以沩山、灰汤、花明楼、香山、道林等核心精品片区,宁灰线、宁韶线、宁黄线、金朱线等农旅精品线路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景观化建设,打造“行道树掩荫、灌木花卉点缀、农田菜园映衬”秀美田园景观。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效应,适时举办“花香节”、“农耕体验节”,打响秀美田园品牌。
3 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
努力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全面推广土地合作经营。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积极总结、完善、推广土地合作经营“鹊山模式”,加快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二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村土地资源、农业扶持资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继续教育工程。三是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约束,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规模、高层次联合,支持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向农民合作社方向发展,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四是推动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服务联产承包、大流转小承包、“粮食银行”服务、家庭农场经营等多种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4 加快完善支撑服务体系
着眼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育,稳定和扩大基层农技人员队伍。抓好水稻集中育秧、水稻高产创建、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增收增效技术试验示范。二是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充分发挥保险业在化解农业风险中的作用,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争取将更多经济作物品种纳入农业保险范畴。继续开展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作,推进农业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让农民放心生产。三是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着力建设大型批发市场和大型物流企业主导的农产品快速通道,大力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首的一体化流通渠道,加快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
5 加快实施精准产业扶贫
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化、常态化扶贫的重点,推动农业产业扶贫资金、项目精准到人。一是培育扶贫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制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等美丽经济,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加强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指导,帮助贫困地区制定脱贫方案,积极协调解决好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二是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优先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帮助贫困人口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三是用好扶贫帮困平台。以“千手”爱心基金、“千手”爱心驿站、“千手”爱心热线为平台,开展各类扶贫济困活动,组织涉农企业积极参与,为有志于扶贫事业的农业企业牵好线、搭好桥。 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 彭力强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