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看过的电影《保密局的枪声》,至今深深地篆刻在记忆深处,虽然早已忘记它讲述的故事情节了,但是,光“保密局”三个字,就蒙上了一层令人神秘紧张刺激的面纱,使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特务”两个字。特务,在我们的眼中,都是些心狠手辣令我们深恶痛绝的坏人。然而,当记者在县档案局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蓦然发现在宁乡抗战史上,却曾经有过这么一群叫“别动军”的特务,为首的还是我们宁乡的名人何际元,为我县抗战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抗战事迹,竟穿越到了大西洋的彼岸,荣登美国各大报纸的头版,受到时任总统罗斯福的大加赞赏。可是,由于别动军是由臭名昭著的国民党“军统”主创,这群曾经活跃在我县流沙河草冲、青山桥田坪的别动军,长期以来,一直湮灭在历史的风尘中,鲜为人知。

档案史志
名词解释——别动军:
在举国抗战的形势下,曾经破坏我共产党组织、迫害监视逮捕我革命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国民党“军统”,也进行了一系列的锄奸、情报和敌后游击活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军统”电讯部门成功破译到日军空军准备在太平洋地区有重大举动的情报,后来情报得以证实,美国防部派海军上将梅乐斯来华,与“军统”合作,于1943年成立中美合作所,其宗旨是“在中国沿海、中国沦陷地区及其它日敌占区,打击中美共同敌人”。美国由此提供大量的先进武器弹药、交通工具及医疗器械。在此背景下,“别动军”应运而生,承担着出入敌后方沦陷区,救助飞行员、破坏及收集情报的重要使命。
当年,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别动军,都开办了规模不等的中美特训班。开设在南岳(今衡山县)的中美特训班第四纵队指挥官是何际元。何际元,1907年出生于宁乡流沙河草冲。黄埔军校五期毕业生。1942年任别动军第四纵队少将指挥官。1949年5月任湘中纵队司令员。1950年9月25日在长沙去世。特训班的主要内容是:讲解美国新式武器的性能、使用方法,以及美国的特务技术等,这些课程均由美国人教授,当时,特训班有11个美国人工作,都是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派来的。
1944年5月,南岳中美特训班正式结业,学员们装备了清一色的美式武器:卡宾枪、汤姆逊机枪、威逊左轮、马牌手枪、三0步枪(射程7000米)、马铃机枪、0.5重机关炮,火箭筒,信号枪等,还配有TNT炸药,可行性炸药等,从此四纵队面貌为之一新。1944年6月,四纵队在向宁乡流沙河转移的过程中,在湘潭石潭附近被日军发现,日军随即分几路合围。在当地群众的协助下,四纵队避开了日军的合围。美国人没有上过火线,又穿着草鞋,行动非常缓慢,可说是部队的一大包袱。四纵队分派两个小组把指挥部和美国人送往安全地点,将主力转入敌后,占据有利地形,短兵相接,向日军发动突袭。四纵队凭借武器的绝对优势,在打死打伤日军官兵200余人后,迅速撤离,无一伤亡。时近黄昏,日军也不敢追击,四纵队以少数警卫部队(不过百把人参战)在石潭打了一个相当漂亮的仗。
石潭一战,美国人认为他们训练出来的部队是过得硬的,而日军不堪一击,急忙用无线电台向中美合作所和美国海军司令报捷。消息传到了大西洋彼岸,登上了美国各报头版。不久,美军向何际元赠了一帧罗斯福照片,一尺多高,上面用英文题有“何际元将军纪念”字样,并签了罗斯福的名字。还向何际元妻子赠了一件精致的化妆用品手提箱,内有10多样化妆品。
档案钩沉
石潭战斗结束后,四纵队驻扎到了流沙河草冲的黑山陂,1944年年底迁移到青山桥的田坪里。经戴笠批准,办一期中美特种技术训练班。经过3个月的训练,于5月份结业。该班举行了较隆重的结业典礼,还搞了个授枪仪式,由一个美国教官拿一支卡宾枪在台上授给学员代表,表示学员的武器都是美国赠送的。宁乡县长陈敦和与一些著名土绅都应邀参加。
由于四纵队多是久经锻练的军统特工人员,行动神出鬼没,机动灵活,抓一名日俘又有20石谷的高额奖励。于是,抓日俘的氛围迅速浓厚起来,抓捕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日军行军,常有少数掉队的。他们从树林中突然冲出,截掉尾子上的几个,迅速转移;有的日军据点人数不多,搞伙食的,挑水打杂的,常驱使中国人效劳,他们装成老实农民,设法打进去当伙夫,百依百顺,等时机成熟,里应外合,有时一个小据点10多人全部被擒;在湘潭黾头市日本驻地,有个随军的三井银行女职员,是大坂人,名叫春堂芳了(泽音)。她常代伙房出外买菜,四纵队二支队何惠,扮作卖菜的,故意挑些已晒黄了叶子的菜接近女职员。女职员嫌菜已枯黄,何惠说,“我家菜园就在那边不远,任你去选!”女职员随他走进一处菜地,刚弯腰采摘,何惠忙在菜担子下取出麻袋,向她头上罩去,翻转口子倒背起就走进山林了。
自南岳出发,到日军无条件投降的一年多时间,四纵队共抓到日俘近300人,先后解送到了重庆和宁乡县政府。
1946年1月,四纵队奉调河南漯河,3月1日,该部与江西行动总队和一个水上爆破大队,合并编成交警第五总队,别动军第四纵队的番号至此结束。
档案链接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评论道:中美合作所确实曾经部署过骚扰日军后方的行动,并为美国海军的登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做了准备。但中美合作所的弊端在于,当1945年国共内战爆发时,它把美援全部用在了国民党一边。这就在客观上意味着美国过早地正式加入了反对中共的活动。这为共产党所深恶痛绝,并完全有正当理由把它看作是美国帝国主义的不义行为。
美国历史学家学会会长、柏克莱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魏斐德教授在《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中评论道:中国现代历史学家们对在太平洋战争中由戴笠将军和海军上将梅乐斯领导建立的中美合作所的故事已经相当熟悉了。战争末年,中美合作所被美国媒介当做一个中美合作游击抗日的成功典范来颂扬!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 魏枫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