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我县食品监管体系逐步健全。一是组织领导不断强化。成立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加强对全县食品安全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查考评,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为载体,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二是机构网络不断健全。全面构建县、乡、村、组四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全县33个乡镇均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三是资源整合不断深入。全面整合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率先建成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后首个检测中心,为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和监管能力打下基础。
5年来,食品监管整治不断深入。一是强化监管检测。组织各监管职能部门依法许可,严把市场准入关,共办理各类许可证件、备案登记5400余份。巡查监管农资兽药饲料经营门店4500多家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店铺18000多家次、餐饮服务单位5400多家次。累计开展各类检验检测54000多批次。二是强化专项整治。针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食品安全,组织农业、畜牧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近百次,查处严重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300多起。
5年来,示范创建逐步推进,社会监督不断强化。一是开展示范乡镇建设。菁华铺、花明楼、沩山等10个乡镇成功创建为长沙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二是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引导米粉、豆制品生产企业集中入园规范生产。取缔全县52家无证米粉小作坊,引导成立3家证照齐全、生产规范的规模米粉企业。建成长沙第一个豆制品集中规范生产基地,并投产运行。三是开展食品产业园区规范化建设。经开区积极打造全国首家“安全食品示范园区”,“可监测、可预警、可评价、可追溯”的安全食品区域性品牌逐步形成。同时,实施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
不断出现的问题食品,不但“伤身”——损害市民的身体健康权益,而且“伤心”——打击大家对食品消费的信心。今后5年,我们将忠诚履职,认真监管,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让大家吃得安心,吃得放心。为此,我们将建立健全“七大体系”: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县、乡、村、组四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明晰各级监管职责,夯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基层基础。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升各级、特别是基层监管队伍标准化配备水平,强化对农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学校、小餐馆等食品安全薄弱环节的监管;加强与乡镇、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建设统一、全面、综合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资源共享、联合执法、信息通报、隐患排查、应急联动、事故查处等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形成监管合力,实现无缝衔接和全程监管;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的侦办、查处力度。
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协调统一、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满足县内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初步建立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快速检测设备的配备,提高监管效率。
完善过程控制体系。严格市场准入,严把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关。强化食品安全源头管理,推进农产品产地安全状况调查和评价,加快食用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划分工作,实施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分级管理。严厉打击农业投入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管理,加大证后监管力度。逐步推进牛、羊、禽类定点屠宰工作,积极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完善食品召回制度,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管理。
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探索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管理体系。建立以农产品、畜禽水产品为主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强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食品进出口等环节生产经营记录,对接县经开区食品产业溯源体系,并逐步接入检测机构电子化数据。
健全社会诚信体系。依托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和身份证信息,全面建立并动态更新各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安全信用档案,逐步实现信用档案电子化。加快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制度,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健全奖惩机制。建立实施“黑名单”制度,营造食品药品安全诚信环境,培育食品安全诚信文化。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决策系统、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高应急检测技术水平,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提高现场处置能力。
完善宣传培训体系。利用大众媒体及网络、短信等宣传载体,开设专栏专题、播放公益广告等形式,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工程。加强各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培训。认真核实、查处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继续推行举报奖励制度,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批评、建议的渠道,建立受理食品安全投诉的快速、高效处置机制。 杨柏松 整理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