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由湖南省妇联、省作协举办的“寻找最美”全国女作家征文大赛圆满收官,经过层层严格评选,《一只缝纫鸟的温暖传奇》在网上获得7万余人次的点击,并最终获得此次大赛唯一的特等奖,作者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李尚书。
“希望我们都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感谢曾经不懈努力的自己。”李尚书相信生命在于奋斗,勤奋必得回报。一个人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年轻时必须学会在风雨中起舞,然后不断拓展自己的舞台。她说:只有经历岁月,才能看懂人生;只有胸怀梦想,才能实现理想。

逆境焕发文学情
认识尚书已有十载春秋了。那时,我还在南方漂泊,春节回家乡的一次文友聚会,她携着5岁多的爱女前来参加,冷冷的冬风中,一袭浅绿色的昵子大衣,亭亭玉立的身材,未语先微笑,给人睿智淡雅、如沐春风的感觉。
尚书说,她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大大咧咧、情感却非常细腻的人,也是个好强、怎么也不轻易服输的女子。她永远忘不了,1994年7月,毕业于桃林桥中学的她,呆呆地看着老师送过来的中考录取通知书,看了好久好久。这一年,母亲癌症复发,家里负债三万多元,全家五口人靠父亲打铁和做点鱼生意为生,一年纯收入不到四千元。初中未上完时,父亲就多次无奈地对她说:“你不要再想上学了,家里根本送不起。”看着躺在床上被病魔折磨的母亲,想着父亲的无奈和家里欠下的债务,她默默地将入学通知书藏进书桌抽屉底。借债、失学、断粮,做农活、当小货郎、帮父亲打铁,她就这样告别校园、连滚带爬地挣扎在社会底层。好在迷茫中的她迷恋上了写作,文学成为她最好的精神家园,让这个单薄的女孩焕发神奇,使她像头勤勉的骡子,坚忍地面对、勇敢地承担起生活的种种不幸和辛酸,并努力把自己的悲伤和希望写进文字,写出向上向善的华章。
命运给予什么样的生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事人不自省不成长。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命运终于给了尚书应有的回报。十多年来,她以初中毕业为起点,自考后获得大专文凭,考取教师资格证,进而又攻读了工商管理本科。从16年前发表第一篇文章开始,小说、散文接二连三地见诸报刊,并加入长沙市作家协会,当选为宁乡县作协副主席,成为知名企业的白领丽人。其中的艰苦与坚韧,能让人读出眼泪、读出感动与敬佩。

文学改变人生路
一路风雨一路坎坷走到今天,尚书深有感慨地说,是文学改变了她的命运。
回首走过的人生,尚书有太多的忘不了:12岁前贫寒却温暖的家庭生活,和蔼亲切的爸妈,灶膛里喷香扑鼻的煨红薯;患癌症的母亲五年三次大手术的坚强与乐观:“不要哭,你们三兄妹还没长大,妈妈是不会死的。没有米煮饭不要紧,灶膛里丢把柴,先把火生起来……”18岁前最廉价的皮鞋都没有穿过,当货郎赚来的每一个银毫子都积攥在一起,作为给母亲抓药的预备金;挑着货郎担走乡串户时,偶遇被自己暗恋并考上重点大学的同窗,被他看到白球鞋上的花补丁的尴尬与绝望……她常常觉得自己就如同一棵树,本来有望参天,却在成长过程中被生活的利斧不由分说拦腰斩断,还没晒干又被塞进灶膛中,冒一阵青烟化为灰烬,可她实在不甘心一生就这样虚度。
然而,生活终归是美好的,命运总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再杂乱的生活也不能遮掩尚书的聪慧和光芒。在辍学后的十几年里,她一直坚持自学和自考,并迷上了写作,经常不顾父亲的责骂,躲进被窝里用手电筒看书写字。陆续在《宁乡报》《长沙晚报》、《年轻人》、《私人坊》、《中国服饰报》等发表了不少文章,并获得了一些文学类征文的奖项。往报纸投稿时便被爱才的刘怀彧等老师关注,后又推荐她去忘不了服饰工作。勤奋的她硬是从当时的乡下野丫头锤炼成了亮闪闪的“白骨精”。
她感恩那些出现在她生命中的贵人,更感恩生活中所有细微的美好。人来到这世间是一个偶然,因为有缘,所以相逢。是他们给了她成长的动力与勇气,是他们让她相信,暴风骤雨后随之而来的是亮丽的风景。

云在青天水在瓶
2013年,尚书的个人文集《哥哥往北我往南》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当你看到这个标题,映入眼帘的应该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可这本书中只有少数文字写到了这份爱情,更多的笔墨都是她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她对人间百态的看法和感悟。很多都是一些曾经悲伤、尴尬的经历,但你在笔墨间看不到悲伤与绝望,而是豁达与幽默。似乎她是路边的看客,那些悲情和脸红与她无关。反而以善良、智慧和面对困难逆境一笑而过的勇气,传递给读者对生活的执着、对未来的希望、对美的追求。这就是她作品中那股潮涌的神力。
“把话说好听未必要纳税”、“我像一只破拖把,被抛向松软的田野”、“或许,我们所不理解的怪癖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人生命中的硬伤。”尚书的文字,就那么轻松地写出了很多我们曾经某一瞬间也有过,但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去表达的感受。文为心声。尚书的文字不清高不做作不矫饰,也没有普通女性文字的悱恻缠绵,更多的是她甩开两腿赶车上班时的虎虎生风和利落干脆,再要形容,就是三伏天吃了特辣口味蛇之后啜口冰啤的爽快。身边众多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都在她笔下活灵活现,嘻笑怒骂,却又饱蕴着悲悯和同情。更主要的是,从这些看似细碎的记叙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埋怨不自弃、热爱生活、精神独立、时刻在成长修炼自己的女性身影。她寄望于用一些朴素而又生动的真文字,描绘生活的底色,回味生命中那一段平实而苦涩的经历,关乎人生、命运、苦难、婚姻、家庭、爱情、流年。把生活的现实一针一缕织来,希望那凹凸的花纹能让读者动容微笑。
“人的命运也好,千奇百怪的际遇也好,往往是你想往东的时候它往西,你想往南时它偏往北,总是跟你拗着来。但不管我经历多少磨砺和坎坷,我相信地球是圆的,只要向着既定的目标,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地。”尚书说这是她为何将自己第一本文集取名为《哥哥往北我往南》的内心想法。一方面她想把自己的经历以书的形式记载下来,证明自己到这个世界上来过,人生虽然有坎坷,但是更有精彩。当自己的孩子长大,自己已不在世的时候,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到自己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经历了一些什么。另一方面,她也希望这本书对看过的人能有一些启发,一些收获。
尚书有三个梦想,一是出一本散文集,把自己的人生记录下来;第二个梦想是出一本小说集,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和方式写出来,编到故事里去;还有一个就是“中国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她说她工作到50岁的时候就退休,自驾车游荡十年,想在哪里停留一段时间就在哪里停留,想怎么样生活就怎么样生活。当看到我听到第三个梦想时,便露出怀疑的神色时,她开怀一笑说:“任何事情我只要想了就不把它当作梦想,一定要让它成为现实。”
李翱曾有诗,“练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生活的真理在哪?真理就在瓶中水,天上云,身边的万事万物之中。尚书就在这浓烈的人间烟火中,悟得了人生。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 文/图 刘淑兰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