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县已跻身全国百强县,再加上精准扶贫的落实,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目前仍有4.2万余名的留守儿童,占全县农村学生比例35%,他们缺乏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县委、县政府对留守儿童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由教育、妇联、民政、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的关爱组织,建设了“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5月31日,由宁乡县妇联、宁乡县教育局主办,宁乡县百灵鸟小学、百灵伟才幼儿园、灵翔培训学校承办的“心成长·爱相随·梦飞翔”宁乡县留守儿童欢庆“六·一”活动在楚天科技大剧院举行。长沙市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谭慧慧,宁乡县委副书记邓杰平,宁乡县人大副主任彭曦明,宁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钟利仁,宁乡县政协副主席李纯,宁乡县妇女联合会主席刘红云,宁乡县教育局副局长文玉华出席此次活动。
活动分三个篇章进行,诠释了在“三大建设”积极推进的今天,社会各界齐伸援助之手,关爱留守儿童的历程。留守儿童在全社会的关爱之下健康成长,点燃心中梦想,筑梦远航——
第一篇章心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使命。我们将继续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让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孩子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活动开始时,县委副书记邓杰平同志在讲话中就指出,要全方位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让离家别子,奋战在城市建设一线阵地上的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安心工作,要动员各级政府、全社会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拥有其他孩子一样的童年。
孩子们则用三个艺术节目呈现了自己的成长心路——《唐诗韵》里,孩子们古典文化中传承着民族精神;《健康伴我行》由课堂走向操场,诠释了由心灵到身体的蜕变;《心里话》中,虽然满是对远离家乡的父母的眷恋,满是对独自成长的无奈,但是也折射出了孤独中的奋起,社会关爱中的成长……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百灵鸟小学作为宁乡县政府委托办学,以留守流动儿童为主要招生对象,学生免收学费的全日制寄宿小学,始终把“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这一宁乡县妇联2009年授予的荣誉与责任放在心上,共接收1500多名留守儿童在校就读,学校以“爱”为校魂,在每一个细节上倾注着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但像妈妈一样照顾着他们的生活,也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心理需求……同时,学校积极联系社会各界,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县委书记谭小平为学校孩子亲笔题写“爱”字,县教育局长戴晓成同志走进学校学生宿舍,关注留守儿童生活情况;省妇干校来校调研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长沙市妇联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活动在该校启航,团县委、县公安局关爱留守儿童结对活动在该校举行,金洲明珠牵手特殊留守儿童张仁……
宁乡县妇联所建立的“千手爱心驿站”则派出了22位“爱心爸爸”、“爱心妈妈”携着礼物来到活动现场,与22位留守儿童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宁乡县科技竞训协会则为孩子们带来了礼物……
正是这一双双充满爱的手臂,为孩子们擎起了一个个成长的梦想;正是这一颗颗充满正能量的心灵,为社会的和谐点燃了希望。
第三篇章梦飞翔




1500多名留守流动儿童来到百灵鸟小学,学校细心呵护他们成长,弥补他们缺失的亲情,通过师生结对帮扶、亲情视频聊天、生活老师照管、组织亲子活动、寻找爱心妈妈、班级大家庭建设等途径,为他们撑起一片灿烂的天空,使他们在花样年华中如蓓蕾绽放。同时,学校积极组织丰富的课余生活,通过丰富的课间活动、精彩的“校园五节”、全覆盖的社团组织和充满生活情趣的实践课程,为孩子们搭建成长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童年的欢乐,学习做人的道理,享受成功的快乐,收获成长的感悟——
校园剧《追梦女孩》中展现了该校学生小文身残志坚,用一只脚去开拓自己人生的感人故事;器乐合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则展示了孩子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诗朗诵《少年中国说》在铿锵的誓言中述说着民族的气节与新时代少年的追求……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尹寄兵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