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女神”“女王”满天飞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王净浔 编辑:陶湘 2016-03-23 09:30:54
—分享—

  在网络传播极其迅捷、信息共享极其发达的今天,一个节日,想要从大众的眼皮底下就这么悄没声儿地溜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网络上总能迅速掀起浓烈的节日气氛,何况是半边天同胞们连着两天的节日呢?我也是怀着至诚的心情准备向身边的女性朋友道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到了女生节这一天,我看到了网络上处处是“女神节”的字样,隔天又处处是“女王节”的字样,QQ、微博、微信中也不乏有玩笑似的“女神”“女王”的敬称或自称,且这股风潮似有向现实生活纵深的趋势。

  我一边看热闹,一边生出一点关于网络流行文化的个人感想来。

  在自媒体迅速普及、网络传播飞快的今天,信息分享呈现通俗化、碎片化、娱乐化甚至“三俗”化的趋势,大有“全民齐嗨”的阵势,越来越难以看到严肃、深刻的东西,取而代之的是解构意义的、图一乐、过眼忘的东西。

  举例而论,“女神”本是指神话中女性的神,想象中应是自带彩色光环效应的。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维纳斯是不是女神?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形象是不是女神?都太过遥远了。而今,“女神”早已烂于大街。娱乐圈走红的女星、网络上走红的模特、直播美女、自己喜欢却追不到的女生、自己的女朋友……皆是“女神”。“女王”,女性国王的统称,如我国历史上的武则天、英国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现在作为一个褒义词,也指行事雷厉、果断、霸气、有主见的女性。以眼下态势,我看“女王”一词也将有烂于大街之势。

  “女神”“女王”满天飞,看似只是网络流行文化影响下的全民自嗨、逗趣,但稍加思考,便可寻到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随着当今社会女权运动风起云涌,女性地位越来越高,尤其在中国,重男轻女思想早已被视为糟粕,人口结构男多女少,女性变得相对稀缺,受过教育的男性越发绅士,加之丈母娘在婚姻中的重要地位,年轻男性跪舔“女神”、服侍“女王”的现象不在少数,年轻女性自称“女神”、乐当“女王”的风气方兴未艾。

  女权主义的初衷是女性追求和男性一样的权利、享有一样平等的地位、反对大男子主义,如今来看,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了?传统文化中阴阳谐协、刚柔并济还是有它可取之处的,如未来是“大女子主义”当道,那比“大男子主义”盛行的旧时代真的是一种进步吗?

  我并非一个抱残守缺、顽固不化之人,对于网络流行文化,我时常接触,没有全盘否决,承认它自有可以肯定和利用的成分;但也不会不假思索地接受、传播和利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作为语文课文多少年了?但仍然没有过时,我们仍然可以充分利用其中处置文化遗产的方法论——“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于小是丰富我们个人的精神生活,于大是传承人类文化的信息电波。

  面对“女神”“女王”满天飞的景象,我愿意做一名周国平先生所谓的“守望者”——“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王净浔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