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湘正在进行书法创作。
行草书四条屏幅范仲淹《岳阳楼记》。
李再湘书法作品“天道酬勤”。
李再湘书法作品。
他,是一个追梦人。他自信开朗,志存高远;他刚毅执着,才华横溢。在他的博客中有这样两首诗,其一是“山奇峰挺秀,水韵涛为魂,天高风如羽,海阔我作鹏”;其二是“人奔五十志犹坚,本应随波顺自然;所幸秉直尚顽固,常执棱角应方圆……”这两首诗,正体现了他自信豪放,刚正不阿,为人诚实可信,做事执着认真的优良品质。他在湖湘教育圈被誉为是难得的奇人怪才,博得粉丝无数,人们亲切地称他“湘哥”。他,就是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知名的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第六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得主,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再湘。
行走于教育与艺术之间
擅草书者,须具备与生俱来的豪迈雄强的气质,狂放激越的才情,以及厚积薄发的底蕴,沉毅苍郁的块垒……诚非易事!
1963年,李再湘出生于宁乡,5岁开始学习写字,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考入湖南师范大学起,他才开始接受系统正规的书法学习。在大学期间受颜家龙、曾晓浒、蔡德林、朱辉等老师的影响,先是以唐楷铺底,继而从宋代书法家米芾法帖入手转学行书。为增强笔力,他又临写东晋“书圣”王羲之,明代董其昌乃至近现代书家吴昌硕的法帖。后又求教于清华大学李燕教授,对清代王铎和宋代黄庭坚行草书,他尤为喜爱,更是心摹手追。在学习书法的四十多个春秋中,李再湘说他只有在雅礼十年主持奥赛的日子里稍有松懈,其余时间不管在三尺讲台任教,还是在教育科研单位工作,一直行走于教育与艺术之间,在育人与艺术的苦旅中始终没有停步。他几十年如一日,心追手摹,如痴如醉,并将书斋取名为“暑寒斋”。不论严寒酷暑,铁砚磨破,退笔成堆。他的书法初入唐楷,上溯二王,追慕米南宫,大有“张癫醉素”之遗风。
锲而不舍,临池不辍,李再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一次次点亮了自己的梦想,留下了一串串的足印。1986年荣获宁乡县首届硬笔书法比赛第一名,1998年参加全国硬笔书法家巡回展,1993年国际正大杯书法篆刻大奖赛特等奖,兴娄杯硬笔书法大赛特等奖,马年中国硬笔书法精华大展一等奖,先后在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中获奖50余次,2003年毛笔书法荣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中华书画艺术展金奖,2005年有书法作品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展出,2007年荣获“共和国优秀艺术家”称号。还有作品在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地展出,2008年有作品作为政府礼品送给了中国台湾马英九先生。并著有《中学生赠言硬笔书法》,《钢笔行书欣赏与训练》,《钢笔楷书欣赏与训练》,《钢笔行书实用教程》,主编湘教版1-9年级《写字训练》教材,《钢笔楷书欣赏与训练》一书被评为新闻出版总署《2010-2011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现为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一级书画师,湖南省书法家协会欧阳询书法研究委员会秘书长,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报告文学曾荣获中国鲁迅奖,事迹(或作品)被录入《世界文化名人辞典》、《中华翰墨精品博览》、《中华传世书画鉴赏》、《中国硬笔书法家大辞典》、《中国书法艺术家辞典》等20多部辞书。
李再湘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人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要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中。”他埋首“暑寒斋”,不问斋外春秋、不管世事浮沉、不计名利获失,醉心自己钟爱的书法教育事业,自得其成、自得其乐。他在书法教育事业上开拓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生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他所有的辛劳与心血,都付诸于此;他所有的幸福与自信,都源自于此。他的世界因为所有的付出与收获而阳光灿烂。可他并不因为这些而窃喜,艺术家的浪漫和教育家的严谨在他身上得到圆满结合。
风雨春秋艺海泛舟不言倦
李再湘一直关注书坛动态,并时刻对照反省自己的书法创作。近年来,书坛劲吹“经典风”,这是件值得庆幸的事,但他没有盲目跟风。然而当今书风,要么是理念过于前卫的印象派,这类作品不光是老百姓看不懂,就连书法高手也难于领会;要么就是缺乏书法技法含量的汉字设计作品,可以说毫无书法可言;另外还有一类就是书写内容也比较陈旧、缺乏思想和创新的传统书法。他认为这三类都不利于书法的创新与发展。他很欣赏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的“文化书法”的主张。
“笔墨当随时代,内容源于思索,艺术服务人民”是李再湘书法艺术追求的目标。他认为给人以美感的是作品的艺术形式,而使人心灵震撼的却是作品的书写内容。他于去年10月29日至31日在湖南省美术馆举办了《教育与艺术·李再湘书法艺术展》,展出的主题定位是“教育与艺术”,共展出了近百幅作品,多以教育的题材进行创作,尤其吸引观众的是极富哲理、被观者誉为“心语真言”的“李再湘教育心语”。在展出中有一幅《道行天下》的作品一开展就被人定购。认购者青睐此作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作品新颖的形式,其二是作品的内容,他看中的并非很常见“道行天下”,而是作品中央的“会道者一缕藕丝牵大象,盲修者千钧铁棒打苍蝇”。
字为心画。中国文字对于山川日月的生动描摹与中国哲学崇尚的天人合一,中国汉字的表意功能与中国文化偏于主观抒情的世界把握,诸如此类的问题均可追溯到中国智慧的源头。然而,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总以鬼斧神工的造型艺术为其表,又以抒情艺术为其里,表里相谐,自有无限妙趣。观李再湘之字,扑面而来的是浩荡而饱满的生命气韵,凝重而恣肆的生命张力,砥砺而奋发的生命姿势。在这样的笔墨里,你俯仰纵横,或高楼凝远,或间关千里,或山水游息。你惊讶:如此寻常的黑与白,如此简单的点横与撇捺,居然皆有其语言,有其神情,有其思想,有其动作,乃至有其人格!
是的,在李再湘书法的气韵与姿势里,有他生命的全部密码,有其人生背景,亦有其精神气象与人生形迹。或许,那些字里,依稀有那个乡下乡村少年的聪慧与孤独,亦有中学校园那个数学名师的深刻与生动,更有一个从教30多年的教育思想者、行动者、研究者与艺术创造者的全部激情与识见吧?李再湘的作品里何尝不是他生命的投射,情怀的浸淫呢?
李再湘认为,书法作品的风格应体验书写者的个性特征,而作品的内容应该反应书写者的思想,即使是书写历代诗词歌赋美文,也必须赋予新形式,不要给观者似曾相识的印象和感觉。行草书四条屏幅范仲淹《岳阳楼记》是《李再湘书法艺术展》镇展的之作,《岳阳楼记》李再湘曾反复创作过上百次。行草书以气势取胜,通篇强调一气呵成,用笔多以中锋为主,追求线条的凝练和质感,并注重使转、提按、牵连、浓淡的变化;布局上也注意到了字的大小、正侧和墨色的浓淡变化,以增强作品的跌宕感,从而充满体现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那宏大而磅礴的气势,受到书法艺术界朋友的一致好评。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何满宗先生在《教育与艺术·李再湘书法艺术》一书的序言中这样评价说;“纵观此作,气势奔放,任情恣性,充满着激情澎湃的浪漫主义豪情。笔势呼应顾盼,变化多端,放纵处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内敛处如千帆并立,蓄势待发。整幅作品用笔精到,用墨独具特色,枯润得当,浓淡相宜,凝重处如高山坠石,力逾千钧;干涩处如万岁枯藤,虬劲飞扬。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契合,意象与视觉的交融,堪称极具艺术魅力的精品力作”。
“写字是小事情、教育是大事业,小事情中包含着大事业、大事业需要通过小事情来实现”,在书法教育领域,李再湘既是先知者,又是先行者。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淑兰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