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此季正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时节。不少人喜欢到山上或树林里采摘菌类尝鲜,殊不知潜伏着巨大的危险。记者从县人民医院获悉,仅6月1日至18日,该院急诊科就收治了40名蘑菇中毒患者,其中重症病人就有15例。其他医院误食毒蘑菇中毒患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据了解,这些患者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吃了在山上采摘的毒蘑菇后出现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昏迷、休克。
近日,45岁的石俊(化名)在野外采摘了点蘑菇,回家后美餐了一顿。谁知没多久,他和妻子同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症状,赶紧前往县人民医院就医。“我吃的‘石灰菌’,吃了几十年也没事,这次不晓得怎么了。”两年前,石俊曾有过一次轻微的蘑菇中毒,但当时并没把它当回事。目前,他和妻子仍在急诊抢救室内接受治疗。
在重症室,花明楼镇的黄奶奶和汤奶奶告诉记者,她们见山上长了许多野生菌,且无鲜艳颜色和斑点,是难得的野味,便摘回家品尝。不料采摘回来的野生菌中掺有毒菌,在身体不适两天后被紧急送往人民医院治疗。
最近半个月,县人民医院已收治了近40名蘑菇中毒患者。这个数据跟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些中毒者都是自行采摘并食用野生菌类后中毒的。症状轻的一般在留院观察无异常后可离院;而病情严重者会出现肝功能衰竭、肾功能下降等症状,死亡率极高。这些患者中,通常是全家食用,常造成全家多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悲剧。
提醒
出现不适后立即催吐并送医
县人民医院危急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黎清华介绍,毒蘑菇种类多,毒素成分也较复杂,一种毒蘑菇可能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可能存在于多种毒蘑菇中。按症状可大致分为以下4种: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中毒性肝炎型。
既然蘑菇中毒的危害如此之大,怎样才能防止蘑菇中毒,或者如何辨别有毒蘑菇呢?黎清华表示,预防蘑菇中毒的最好办法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采也不吃。黎清华说:“毒蘑菇中毒目前尚缺乏理想的特效疗法,故应针对不同临床类型,分别采取相应的急救治疗措施,并早期防治并发症。有些人对毒蘑菇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其一是认为蘑菇即使有毒,通过高温煮沸也会将毒素破坏。其实不然。毒蘑菇中所含的毒素毒性稳定,耐高温,耐干燥,一般烹调不会破坏其毒性成分。其二是认为毒蘑菇可以根据外观、味道等特征来鉴别。事实上,一般人们很难用肉眼来区分野蘑菇是否有毒。”他还表示,若食用野生菌后感觉身体不适,出现呕吐、精神亢奋等症状后,请立即前往医院就医。在6小时内,则一般可以通过洗胃治疗,超过6小时,则有可能造成肝炎甚至肝衰竭,且只能通过血浆置换术治疗。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宋秀闺 李先强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