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冯志水墨画作品。
我与女山水画家冯志相识,是先见其画再见其人。
在全省一次大型的艺术展览上,我被一副山水画所吸引,那件作品以水墨为主,画面很大气,烟霞掩映之间,缥缈之境引人入胜。而近处的实景,层次和结构很分明,若目光向旷远处游走,但见山峦叠嶂,烟霞万重,渐入浩渺之境。而最打动我的是,在一大片水墨中,那半山腰若有若无的一点烂漫的红,像山花,又像夕阳留在凡间的一个吻痕……这样大气而又纤弱的视觉冲击着我,让我很好奇,画这幅画的作者是怎样的独特的人?
今年3月份,冯志应艺术界的朋友相约,来宁乡观光,我有幸见到了其人。这个生于60年代末期的女画家,高高的个子,温婉的笑容;她的人就像她的画,骨子里透着精神气韵,空灵美好。和她说话,她会很专注的望着你,眼睛又黑又亮,纯洁得像个小女孩,一点都不娇柔作态,让我们之间由本来很官方的采访变成了温馨坦诚的谈心,让我有幸全面了解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女画家追求艺术,寄情山水、笔为心韵的创作历程。
小荷显露尖尖角
冯志出生于长沙一个书香门第,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画画的天分。
据冯志的家人介绍,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物资紧缺,当时政府发行粮票、布票等,家里将这些票当宝贝样收着。当时只有5、6岁的冯志很是好奇,有天趁父母不在家,就悄悄的从柜子里取了几张出来把玩,结果不小心撕坏了。幼小的冯志生怕父母伤心,为了弥补过失,她找来类似的纸张,硬是照着原来的图案,画出了几张粮票和布票。由于画得很逼真,隔了好久以后,母亲拿出来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仿真品。
等到了中学的时候,冯志的画画天分进一步显现,据她的班主任介绍,当时她的兰花和竹子画得特别好,就像真的一样,每次出黑板报,由于有冯志出手,她们班的黑板报在全校都是办得最好的。
不忘初心拜名师
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冯志并没有沿着这条美术之路走下去。读完高中后,她就读于湖南师大音乐系。毕业后,她中规中矩的工作,成家。但是,她总觉得生活里还有一样很重要的事情在等着她去做。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对大自然美的追求一直冲撞着冯志的心灵。34岁那年,在某一个午夜低回的瞬间,她终于看明白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是什么。于是,第二天一大清早,她就购置了几千元的笔砚纸张,重拾起了儿时的梦想,开始了她的逐梦之旅。
“我原以为她只是临时起意,不会坚持下去,但是,她几乎进入了忘我的状态,每天下班之后,就躲进画室,一画就到深夜,而且画得象模象样!一年多以后,她的作品被单位领导发现,被充分肯定并不遗余力给予了支持。随后一年,冯志还在业内办了一个小型画展,有多副作品被顾客买走,其中一副山水画买了几千元!”冯志的丈夫告诉笔者。
冯志并没有沾沾自喜。她清醒的意识到,一副好的画作,刚做到形似远远不够,关键的是风格和内涵。她需要拜师,她需要突破!
2010年,在一次艺术沙龙上,冯志巧遇了我国著名画家童和平先生。当时先生看了她的一副山水后,给予了肯定。得到肯定的她恳求先生收她为徒,但先生当时笑而未答。之后,有艺术界的人士告诉冯志,童先生迄今为止,从未收过弟子,并安慰她被拒绝是很平常的事,不要放在心上。但倔强的冯志就是放不下来,在随后的两年里,她专攻山水,一有空余,就在丈夫的陪伴下,背着画夹,寄情山水,发狠的画画。期间,她多次到北京,把自己的作品拿到童和平先生面前,请求先生指教。先生被她的坚韧、勤奋和惊人的进步所说服,2年后,终于答应收她为徒。自此,冯志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势。
大器晚成声名远播
经过数年的辛勤耕耘,冯志的艺术创作日趋成熟,风格渐成。
“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这是冯志要表达的。她的笔下,山的突兀陡峭,水的温情柔逸,或者是林野小景,都意趣天成,具备其独特的神韵,给人以高雅隽永的艺术享受。
艺术界如是评价其人其作品:冯志作品的精与神、形与貌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画面上,勾画点染的线条显得层次丰富、浓淡相宜,由此产生一种内心情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画意,达到了“不求气韵而韵自至,不求法备而法自备”的境界。冯志的思想,和她的笔墨一样丰富,她笔墨点染之间的山水,苍润的墨色之间,瑰丽的山川表里,分明有她的气质秉性在,那是她的艺术!
如今,大器晚成的冯志声名远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师大美术学院等高等学院都收藏了她的作品。她的作品还被美国友人、日本友人喜爱收藏……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