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7日上午,南方都市报以“记者卧底替考组织参加高考曝光跨省团伙”为题报道了有团伙组织在江西实施高考替考事件。教育部回应称,已责成江西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迅速调查核实情况,并请公安部指导有关地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一则报道,全国哗然,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议论热度至今未减。回头看看,高考替考不是新闻。从2008年甘肃天水集体替考,到2014年河南大规模考场舞弊,再到正在调查中的江西替考案,有些人总冒天下之大不韪,欲行捷径,铤而走险。
社会公平,关键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首先是高考公平。新的形势下,如何真正让高考成为“中国最公平的考试”呢?
监考硬件设备设施要更升级。为了防止高考替考等舞弊行为,有关部门要将一些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高考之中,如电子检测、信号屏蔽等。要科学设置和实施监考制度。尽可能让舞弊者无机可乘。
高考作弊惩处力度要更严厉。要加大对个案,特别是影响恶劣、情节严重的案件的审理,加大对涉案人员的查处惩治,还考生、家长和公众一个说法;要铲除高考替考的“产业链条”。从以往案件不难发现,高考替考已然成为一个“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不仅存在巨大的金钱诱惑,而且往往会涉及公职人员参与。以前高考替考以处理替考者为主,这就使作弊者违规成本过低,使有些人心存侥幸。要扩大惩处范围,不仅要严厉惩处替考者,还要严厉惩治买考者,更要严厉惩治那些所谓的“中介”,即作弊替考的组织者,如果公职人员确实存在内鬼、“保护伞”或集体作案的情况,一定要严查到底,绝不姑息。
作弊入刑司法实践要加快。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对于高考舞弊组织者,一般会按非法经营罪、诈骗罪等进行刑事追究,惩戒力度仍然较弱。而且,作弊替考者行为并没有触犯刑法,一般只按行政违法处理。要加强立法,尽快让作弊者入刑进入司法实践,让法律法规震慑、规范、惩戒作弊替考者的行为。
虽然一考定终身的体制正在打破,多元的社会提供的发展机会也越来越多,高考并不是向上流动的惟一通道。但是,不得不说,高考仍然是底层人群向上流动、社会阶层打破固化的最重要途径,是多数人改变人生命运的最主要通道。全民关注高考,不仅仅是向青春致敬,也不仅仅是表达对梦想的想像,更是追求着公平的美好。因此,莫让高考作弊污染社会公平!
(作者单位:县委党校)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朱锡宁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