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习近平总书记说,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目前,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怎样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笔者在这里提出一些浅陋之见。
一、美丽乡村建设首要解决的是规划设计问题。搞美丽乡村建设,要从各乡镇的实际、长远的目标定位、可持续发展等先做设计、做规划。规划应依据这样三个原则,一是尽量保持山水的自然形态,二是以人为本,三是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而是一场不断深入和完善的持久战。要依照规划蓝图,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图纸干到底,要有“慢工出细活”的思想准备。
二、美丽乡村建设重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要建设就要投入,钱从哪里来?我想,一是乡镇财政投入一点,二是省、市、县各级政府支援一点,三是广泛发动群众,从社会、企业、乡友广集人力、物力和财力,构成一个稳定的、有计划的、长期的资金投入机制。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把资金用在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项目上。其次,通过政府带动、引领,增强乡镇、居民的自我造血功能,比如,开展一些乡村旅游、民俗、民居、特色农业农庄、农村生活体验、创意文化产业等项目,通过收入增加、环境改变,使老百姓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好处。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的近期实绩,长远蓝图,最终赢得老百姓的称赞、支持和信任。
三、美丽乡村建设最终要解决建成什么样的问题。长期以来,为了扶持城市以及工业的发展,我国乡村地区受到的基本都是挤压甚至剥夺,从而导致大部分乡村地区要素严重流失,比如资源、资金、劳动力等,乡村聚落空间与社会构成不断异化直至瓦解。乡村的复兴与可持续发展必然是一个促进要素回归进而自由流通的过程,首先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必须的投资以恢复乡村的基本聚落功能。在农业生产效益短期内难以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如何使乡村居民愿意留下,如何重构乡村的吸引力并保持乡村地区的发展活力,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想,美丽乡村建设,一是乡村具有吸引力能够吸引人才回乡创业,二是乡村传承着历史,让回去的人不觉得陌生。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居环境都只是“美丽乡村”的物质载体,乡村的美丽来自于它的生机,也即人的存在与文化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把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人文的关怀。我们多要修旧如旧,挖掘开发旧,拓新不忘旧的思路,来给我们营造一个“精神家园”。
宁乡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借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135万宁乡人民(也包括从宁乡走出去的乡友乡亲)的共同努力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能把宁乡建设成为“记得住乡愁”美丽家园。
(作者单位:县委办)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彭智勇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