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4月27日在长沙举行的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上,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梳理了当前艺术创作生产所面临的六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其中特别提到重评奖轻评论。表示文化部正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取消一批、精简压缩一批,总体减少60%以上。这是加强文艺工作的切实之举。
2014年年底,中央巡视组对文化部的巡视结果反馈,文艺评奖过多过滥,评奖存在暗箱操作、利益交换。纵观近年来一些文艺评奖,几乎每次评奖结果一公布,都会遭到舆论不同程度的质疑调侃。文艺评奖中存在的暗箱操作、利益交换的潜规则,也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运作代替创作,跑奖的传闻时常泛起。以致连身处体制内的湖北作协主席方方都看不下去了,方方的几次论战让文艺界的黑幕大白于天下。
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真正把观众放在心上、反映百姓诉求和心声的作品,才会受到大众持久的欢迎。这几天自媒体都在热议汪国真先生的离去,方方也在其微博评议说,汪国真的诗远离了政治说教与权力谄媚,比今天某些纵做鬼也幸福的诗人不知要纯净多少。在他那个年代,还没有什么市场策划、营销团队,他的流行,不依靠炒作,也不借助权力,纯靠一己之力与读者自发的喜爱,给少男少女很多正面的激励。这样的存在,就是合理的。这样的诗人,也就赢得了人们自发的缅怀。文艺评奖的出发点,自然应该是鼓励创作,理应严肃公正。可现实中,评选过多过滥,一些“见仁见智”的作品折桂也就算了,可一些味同嚼蜡、底蕴单薄的作品也屡登大雅之堂,实在让人大跌眼镜。艺术为大众服务,作家、艺术家是靠实实在在的作品说话的,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可仔细看看,这些年“运作”出来的一些作品,粗制滥造。玷污的不仅是艺术纯洁,伤害的不仅是文艺创作环境,还有社会的道义良心。
2014年金秋,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他特别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都要朝着这个目标切实努力,文艺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近几天汪国真先生被自媒体刷屏就是明证。
(作者单位:宁乡四中)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胡健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