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怀“三敬”之心助推作风建设不懈怠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张永胜 编辑:陶湘 2015-01-14 10:43:17
—分享—

  十八大召开以来,从“八项规定”的出台,到“三严三实”的践行,再到以求真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凸显出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表明了我党从严治党、从严管党的勇气和决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在当前社会转型和改革攻坚的特殊时期,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作为承载连接党与群众“第一纽带”重任的乡镇基层干部队伍,更是需要常怀“三敬”之心,以更高的思想觉悟,更大的决心毅力,更好的态度方法去接受作风的洗礼,去接受群众和历史的考验。

  常怀敬畏之心

  在当前各类新闻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到有关个别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或是大放阙词“没有什么我不能办”,或是叫嚣“没有什么我不敢办”之类丑闻的报道,其张狂的言行、傲慢的态度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归其缘由,还在于这些领导干部心中缺乏敬畏二字。古语有云“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一个人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会自尊、自律、自爱。对于肩负组织重托和人民期望的领导干部来说,更是需要对法律法规、党纪条例、人民群众心存敬畏,惟其如此,才能从骨子里涵养出一种正气,树立出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公仆形象。

  一是要对法律法规心存敬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相较以往,当前的基层干部在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上有了大的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一部分人存在有“遇事只问领导”、“办事只找文件”的工作惯性,既对法律的认识不够深,又缺乏主动学法的积极性。基层干部作为直面群众的“一线”工作者,只有不断锤炼出过硬的法治本领,才能在处理征地拆迁、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之时,言行有的放矢,对策有凭有据,才能摆脱以往一些“权大于法”、“关系大于法”之类的陈腐观念,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持续深入地改进工作作风。

  二是要对党纪条例心存敬畏。伴随“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高压态势的持续,我党的纪律建设正进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新阶段。各地“硕鼠”式、“蛀虫”式官员的纷纷落马,种种蔑视、践踏党纪行为的相继曝光,既凸显出我党严厉追究和严惩贪腐的决心,也表明了严格遵守党纪条规已是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党纪党规心存敬畏,才会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牢固筑起“不能违”、“不敢违”、“不想违”的思想防线,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

  三是要对人民群众心存敬畏。无论是古代“君舟民水”之说,还是近代“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这都是执政者应当遵循的颠扑不破的真理。饮水当思源,铁肩担道义,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既应时刻牢记自己来自于人民群众,更应时刻警醒自己手中的权力须为民所用。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有着难以言说的艰辛,作为政策执行的最后一个环节,面对群众问题毫无退路可言。直面群众的基层干部若心中对群众无敬畏之心,则易形成遇小事敷衍了事,遇大事相互推诿的不良工作习气。群众心中如明镜,长此以往,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又何谈“鱼水之情”。只有将敬民畏民融入思想,培养成为一种习惯,才能克服对工作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才能弃绝在群众面前官气十足、官话连篇的不良行为,才能时时刻刻、时时处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培育出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期待。

  常怀敬业之心

  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庞大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社会发展的有序进行,都离不开每一个工作岗位上人们的敬业奉献。而对于手握权力,担当着“管理者”、“服务者”等多种角色的领导干部来说,其敬业度的高低更是直接关系到地方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和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每一个人民公仆都需要时刻谨记“居官必尽职”的训诫,最大程度地减少责任缺失的“灰色地带”。

  一是要有务实精神。根据国家公务员的调查研究,在我国公务员胜任特征框架体系中显示,包含务实精神、责任心、廉洁、进取心、大局意识、公道正派和诚信在内的7个品质要素构成了国家公务员核心胜任特征的关键指标,而其中,务实精神排在首位。务实是党的作风的精髓,是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在当前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项硬任务下达乡镇之际,更是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务实意识,抛掉“花架子”、甩掉“空把式”,脚踏实地地去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兢兢业业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如此,才能变各种宏图愿景为现实,务实之人也便能在实践之路上实现人生的价值意义。

  二是要有学习精神。习总书记曾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都对基层领导工作提出了比过去更高的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将学习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孜孜以求,学而不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建设学习型政党作出表率。

  常怀敬细之心

  良好干部作风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长年累月的无数小事之中累积而成。“细节决定成败,小事考量大德”,深处干群第一线的基层领导干部,上联大政方针,下系群众冷暖,一言一行都直接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时刻以“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的箴言来警醒自己。

  一是要严谨慎重,注重工作细节。任何战略家的雄韬伟略,都缺少不了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的落实,更是离不开不折不扣的执行。作风浮躁、凡事求大者,只会因为种种小纰漏而失大节,而精益求精者则往往会在细琐的平淡之中收获一份静穆的伟大。基层工作,接触的是民情,关注的是民生,解决的是民难,群众通过简单的一页纸、一个电话所反映的有关出行、上学、看病等等问题,看上去是小事,但事事都是人民群众的真切呼声,关系着最为真实的百姓生活。广大领导干部只有端正态度,对种种琐事耐心过问,对种种细节斤斤计较,真心实意地把群众反映的小事办好,才能赢得群众信任,汇聚民力,凝聚民心,筑牢执政之基。

  二是要克己慎独,注重生活细节。克己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指的是一个人时时、处处、事事都存在的道德自觉。当前社会存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处处充满了功名利禄的诱惑,在这样一种条件下,任何一个党员干部若不能克己慎独,时刻警惕自己不去触碰道德、纪律、法规的红线,就很可能因为“一念之差”,克制不住私欲,最终腐化堕落在阳光照不到的那“八小时之外”。党员干部唯有建立起廉洁自律的高度自觉,时刻将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党的声誉联系在一起,表里如一,浩然坦荡,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将品德化为一种习惯,将遵纪化为一种自觉,才能在公众视野中彰显出良好的精神风尚,以正能量引导社会诸多领域的价值取向。

  作风建设非一蹴而就之事,而应如春风化雨般抓常、抓细、抓长。领导干部要常怀“三敬”之心,不逾党纪法律之矩,不违处事为人之德,牢固树立群众理念,时刻谨记肩上责任,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才能以优良的党风政风为宁乡的跨越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系坝塘镇党委书记)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张永胜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