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依山傍水绕霞光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小范婷 编辑:陶湘 2014-12-29 11:07:35
—分享—

  白云寺主持释德莲。

  在隆冬清冷的天气里,毛毛细雨纷飞,反倒增添了大家寻访古寺的兴致。带着一份对历史的好奇,秉持一份对佛教文化的尊重,记者一行从东湖塘镇出发,车子渐入清幽小道,车窗外山势挺拔,林木茂密,翠竹葱笼。约摸20分钟的车程后,记者一行到达东白云寺。远远望去,山门上“白云寺”三个苍劲有力的墨字在白底和青色砖墙的映衬下愈发显得肃穆庄重,散发着气度。据同行的如焰大师介绍,该寺山门虽书有“白云寺”三字,但为了和回龙山的白云寺相区别,又因此寺位于东湖塘镇,乡民一般称其为东白云寺。

  东白云寺位于宁乡县东湖塘镇在凤村,被在此山、香炉山环抱于其中,距靳江一里之遥,四面云山环绕,山势险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青水秀,绿树繁花,可谓“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禅心”。古寺原址建于明朝末年,公元1644年。尽管岁月交替,但东白寺始终香客川流不息,香烟缭绕。据当地百姓介绍,当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一些革命前辈曾在古寺主办农民协会,并创建红二军,播下革命的火种,唤起了民众,推进革命事业蓬勃发展。

  建于半山上的东白云寺,规模不算大,占地五亩,紧挨白云水库,气温较之山下要低几度,山风吹来,沁骨清凉,因为是阴雨天气,山上一片浓雾,远远望去,白云水库水面宽阔平静,如一条清色缎带环绕在群山之间,一山的静谧安详。“一湖碧水映忠心,四面云山藏古寺”这一句撰写在寺庙前殿正门上的诗句可谓恰如其分。

  从东白云寺山门进来,首先可见一座盖着青色琉璃瓦的大戏台,戏台顶部五彩斑斓,令人遐想连篇,前坪宽敞平坦,足以容纳数百人,戏台之上高书“高唱入云”四个大字。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每逢重大节日,东白云寺都会有戏班表演花鼓戏,期间寺院人来人往,香火鼎盛,热闹非凡。

  观赏完戏台,沿着石阶往上,便来到了东白云寺的前殿,驻守在前殿门口的两头金狮威武而霸气,给人一种威慑力。前殿主要供奉盖天古佛关圣帝君,细细察看,只见关圣满面红光,剑眉高挑,神情肃穆,身披红袍,手持一锋利铡刀,气宇不凡。在前殿大门两旁安放着钟和鼓,每日清晨和傍晚,寺院住持释德莲大师都要敲钟击鼓,见证光阴的消逝。释德莲住持是宁乡东湖塘当地人,2001年出家,自2004年来到东白云寺担任主持以来一直坚守于此,与东白云寺共同呼吸,孤身清修,一晃已是十年光阴。在大家的邀请下,释德莲大师站上小凳现场为大家演示击鼓,小小的一根鼓椎在大师的手下仿佛有了灵性,时而在鼓心翻飞舞动,撞击出深厚之音,时而在鼓棱处轻轻点击,传来一阵清脆之声,令人陶醉于其中。

  出了前殿,大家一行跟随释德莲住持前往后殿。一进后殿,迎面可见浑身贴金的的南海观音佛像。观音佛像端庄而慈祥,稳坐于莲台之上,周边簇拥着各色花卉,整体给人一种祥和安宁之感。在观音佛像旁整齐排列着十八罗汉的贴金佛像。值得一提的是,东白云寺内的佛像基本都被安放于玻璃柜内,既能更好地保护佛像色泽光彩,又添庄重之意。

  据释德莲主持介绍,由于历史变更,东白云寺曾毁于大跃进时期,败于文革破四旧之年。据当地人回忆,毁庙时,关圣显灵,天有异色,最终毁坏寺庙的带头人因病而终,也算是恶有恶果,得到了报应。后来随着党中央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各位居士、信士、友人的大力支持,于2004年重修古寺,于2006年再建寺院餐厅,仅剩下戏台未修复。2012年,戏台得以修复,基本恢复古寺原样新貌。

  站在东白云寺前,近有碧水轻荡,远眺青山苍苍,薄薄的水雾中传出杳杳钟声、悠悠经语,时近傍晚,云层中透出几许霞光,在青山绿水古寺的映衬下煞是好看。虽然东白云寺没有中国许多名山寺庙有名,但如同人一样,性格决定一切,东白云寺接纳的是邻近一些平凡的百姓、求学的孩子,它安静而平和,不事张扬,它包容着这些普通众生,倾听他们简单淳朴的愿望。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小范婷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