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慧琳:公益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 小范婷 编辑:陶湘 2014-09-23 11:04:24
—分享—

  
张慧琳正在照顾残疾儿童。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她从小耳濡目染,身为乡村医生的父母亲经常做义诊,将微薄的薪水拿来接济贫困乡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她将“付出爱、奉献爱”这几个字深记于心,并付诸行动;她在2008年赴汶川照顾伤员,却在回程中不幸遭遇车祸命悬一线,最终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得以痊愈。她说,是社会大爱让她重获新生,她理应用这新生命回报社会;她致力于传递爱,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专业团队,只为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团队中,共同关注弱势群体,用真情奉献社会,用爱心温暖人间。

  她叫张慧琳,我县聚爱义工公益服务中心创始人。

  沐浴爱,她闯过鬼门关重获新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惊全国,神州大地无不为之悲恸。灾情爆发后,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捐钱捐物,甚至赴重灾区为受灾民众提供援助,一直热衷于公益活动的张慧琳便是其中之一。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艰苦的条件下,张慧琳不分昼夜护理伤员,全力抢救受灾群众。一个月的护理结束后,张慧琳匿名向灾区捐献了一万元,当她带着悲痛与不舍离开灾区返程回湘时,却不幸遭遇严重车祸,导致肾脏损伤,一根动脉破裂,因失血过多而当场昏迷,生命危在旦夕。

  躺在病床上的张慧琳完全失去了意识,呼吸微弱,急需输血、换肾,而血源、肾源以及高额的手术费用都成了难题。在这危急时刻,以黄爱莲女士为首的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自发献血、联系肾源、捐助资金,短短数天就为张慧琳献齐了所需血液,并募集到了40余万元爱心款。得知自己的肾与张慧琳相匹配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黄爱莲女士不顾自己身体虚弱,执意向张慧琳捐献肾脏,最终将张慧琳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聊起这段往事,张慧琳几度哽咽,她说如果不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倾力协助,她早已不在人世,是社会大爱给了她全新的生命。“我很早就开始和黄姐一起做公益,并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充实的快乐。不过在车祸之后,公益于我有了全新的意义,它成了我的使命,我感觉到自己迸发出了更大的动力和热情,因为我的生命都是社会给的,我必须用它来回报社会。”张慧琳说。

  传递爱,她克服困难创建专业团队

  今年1月1日,张慧琳正式创建聚爱义工公益服务中心,并于5月6日在民政局登记注册。

  “随着社会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益,并希望参与其中,但由于宁乡一直没有专业的义工组织,导致不少爱心人士找不到献爱心的途径和平台。”谈起创建聚爱义工的理由,1985年出生的张慧琳表示,自己从事了十多年公益活动,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希望能通过组建专业团队,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真正让公益融入大家的生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当然,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尽管是抱着奉献社会的目的创建义工组织,但一路走来可谓步步维艰。尤其是在创建初期,团队只有4个人,为了筹集活动经费,张慧琳早出晚归联系企业,却四处碰壁、遍尝质疑,走访十家企业能拉到一笔赞助已算最好的情况。“其实我很理解那些企业主,他们也是担心我们是借着做公益的名头为自己谋私,所以尽管当时进展不顺利,我却从来没有萌生过放弃的想法,因为我必须为自己的团队负责。”张慧琳说,既然自己致力于从事公益,而且创建了团队,那么就算再苦再累经受再多质疑,都必须坚持走下去。

  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聚爱义工公益服务中心已由最初的4个人已发展到了现今的460余人,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既有十来岁的学生,也有六十多岁的退休公务员。为了规范成员的管理,张慧琳组织成员共同协商,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大到明确的职责分工、透明的财务制度,小到每一次活动中的服装统一、成员签到,坚持专业化运作,着眼于长远发展。

  坚守爱,她将公益当作生命的一部分

  “除开助学、助残、环保这些常规公益活动,我们聚爱义工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以及特困残疾老人这些群体,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这些老人们送去一份温暖。”在张慧琳看来,其他的事或许还可以等一等,但老人们真的等不起。

  自聚爱义工创建以来,已开展了二十余次大型活动,先后走访了坝塘、资福等多个乡镇,为数十位孤寡老人送去了温暖。张慧琳告诉记者,在成立聚爱义工组织以前,她关注的也是孤寡老人群体,每当看到老人们孤苦无依、生活困难的情景,她都忍不住心酸。对于她来说,每一位孤寡老人都如同她的爷爷奶奶一般,需要用心呵护。“看到孤寡老人在我们的帮助下,生活得到改善,我就觉得高兴、安心。”张慧琳说。

  在走访过的老人中,令张慧琳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资福村的周雪贵。周雪贵老人处于肺结核晚期,需要靠氧气维持呼吸,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自来水,靠一个几瓦的小灯泡照明。看到老人的情况,张慧琳心痛不已,她迅速组织成员为周雪贵老人清扫房屋,连接自来水管,更换灯泡等。“谢谢,谢谢,你们太有心了。”病床上周雪贵老人颤抖着的感谢话语令张慧琳心酸不已。随后,因牵挂着周雪贵老人,张慧琳又多次组织团队成员前往探望,直至老人过世。

  “很久不去看望老人们,我就会想念,而他们也把我当成了亲人一般,隔一段时间就会希望我再过去看看。”对于张慧琳来说,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回报。“没有什么比看到老人们幸福的笑脸更开心,而且车祸以后,公益不仅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会一直将公益坚持下去!”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 小范婷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