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读完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心潮澎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苦难辉煌》以其独特的视角、新鲜详实的史料、生动鲜活的语言,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国际大背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入手,以敏锐的政治判断和战略视野点评我党我军早期历史,深刻地剖析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各种政治事件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艰难困苦和伟大正义,清晰地再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不畏艰难险阻,历经磨难挫折、前仆后继、一往无前,朝着坚定的目标,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
《苦难辉煌》这本书的主线其实一直都在追问,中国共产党支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背后的那种力量是什么?1921年7月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时,十三个平均年龄不足28岁的代表聚集在一起,代表五十多名全国的共产党员,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革命的未来。有谁会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天上飞机轰炸,地下几十万敌军围堵,疲弱不堪,艰难跋涉长征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是信仰。信仰的力量使得那时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她领导的中国军队,在几近死亡的情况下,能够在国际力量干预,在中日战争,在国民党及国内各处军阀沉重打击下的夹缝中,起死回生,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勇于牺牲、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敢于创新,正是这铁一般的信仰,让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壮怀激烈,谱写了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勇前行、风云激荡的壮丽诗篇。正如书中所说,“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而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百折不挠的中国共产党,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苦难深重民族的自信、自尊和自强,才有了65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于世界东方,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持续繁荣地发展壮大。
“总结历史,辉煌是财富,教训也是财富,甚至是更值得珍惜的财富。”现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与日俱增,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变化一日千里,但在辉煌背后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社会丑恶现象,人们精神层面的问题令人担忧。国家发展了,人们的精神空虚了,物质丰富了,人们的信仰却丢失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人一旦没有了信仰,就会缺了精神之“钙”,就会得得“软骨病”,是共产党员就会丧失共产党的宗旨追求。二十世纪末期的苏东剧变,历历在目,教训是深刻的,也是极其惨痛的。我们的国家、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从时代精神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从历史长河中继承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中国工农红军纵横十一个省区,行程二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你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队伍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这一点你将很难忘记:长征所展示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与非凡气概。不屈不挠的工农红军,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解放事业,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
人类的历史何其漫长,但个人只是沧海一粟。站在历史新的起点,昔日的硝烟已经散尽,新的长征又已经开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的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伟大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时代的旗帜,是干事创业的支柱,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至高无上的荣誉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身之本。我们要接过先辈的接力棒,做好历史的传承者,铭记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紧紧扎根人民大众之中,依靠人民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我们的贡献。
(作者系宁乡县委党校校长)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胡志平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