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城市的年龄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戴爽飞 编辑:陶湘 2014-03-12 09:46:55
—分享—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如果城市是有生命的,那应该也有年龄。但城市的年龄,是最看不懂的。

  有人说,城市如人。但人的年纪是能猜出八九分。即便一个人最会养生,生老病死总是逃不了的。“今年二十,明年十八”,那只是广告上说的,多半是骗你的钱。但城市却是越来越年轻,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到县城生活已经二十多年了。当年二十多岁,血气方刚;现在是年近半百,许多事情已力不从心。而县城却是越来越年轻。刚来时,县城才七八万人,五六平方公里,一支烟工夫,可从城南走到城北。现在已有二十多万人,二三十平方公里,长了二十年,大了许多倍,算是中等城市了。我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年刚来时的记忆了。当年的老街已翻新多次,街边的房屋拆了又建。满眼望去,全是新修楼和新修的路。除了地名没变,其他都变了。二十年前的记忆,全没了,你能说这个城市超过了二十岁吗?而县城的成长,正是中国城市生长的模本。许多大城市并不是一开始就大,而是小城演变而来的。所以说,中国的城市,大多是越活越年轻。

  因工作关系,我在长沙生活多年。正赶上“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时候,偌大的长沙,到处是建设的工地。果然,在经过若干三年之后,长沙变得更加的年轻,当然,也更加的漂亮。就像刚在美容院动了大手术的少妇,天翻地覆得令你震撼。若不是躺在马王堆博物馆里的女主人在默默提醒你,你还真看不出这座城市已经两千多岁了。两千多年,时间的跨度有多大?对这座城市来说,以前的岁月,是弹指一挥间,只有史志里残存的记忆。

  细想起来,城市变得越来越年轻,似乎有某种必然。首先是城市化,人口向城市集中,而进城的人需要安居乐业。要安居,就必须建更多的房子。要乐业,就必须提供更多的岗位。要建更多的厂房、门店和写字楼。地不够,就向空中生长,所以城市越长越高。而人多了,吃喝拉撒,都是巨大工程。刚是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就得投入多少人力物力,需要建设多少设施。其次是GDP,城市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更是经济中心,是拉动GDP增长的主战场。还有是科技的进步。譬如以前只有马车,修的是马路。现在马路上跑的全是汽车,马路当然得加宽。车太多,加宽一次还不够。但马路宽度增加的速度远赶不上车辆增加的速度,车辆拥挤成了全世界城市的通病。又譬如,随着自来水、电话、燃气和大量的家电进入千家万户,城市地下管网越来越多,经常看见有人在马路边开膛破肚。城市的年轻化带来的是生活的现代化。

  一天一个样,城市的个性便在这种快速变化中消亡。走在我们的城市里,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大城还是小城,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高楼、马路、广场,样子都差不多,千城一面。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这次全国“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对此表示忧虑。

  在欧洲许多知名的城市,很少看到楼房建设工地,能见到的只是对教堂的维修。他们认为几千年前、几百年前留下的资源足够使用久远。建筑物的增减并不代表城市发展的快慢。在罗马、佛罗伦萨看到的都是罗马式、拜占庭式的建筑。街区布局、城建设施都显得沧桑,当地人说:“600年以后你再来,还是这样”。显然,我们追求“巨变”,他们追求“不变”。

  雁过尚在留声,没想到城市的变迁却这样彻底。它永远年轻的姿态,让我们无法寻找它生长的年轮。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戴爽飞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