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浅议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对策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陈倩帆 编辑:陶湘 2013-11-12 09:48:50
—分享—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由于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和迫切。笔者有幸参与了我县治理沉陷区的相关工作,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现就这方面工作提出一些肤浅建议:

  完善宁乡地质灾害法规,多元筹措灾害治理资金。为更有效地处理全县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应急资金筹集渠道必须尽快拓宽实现多元化。主要尝试:一是借助市场化筹集资金,充分发挥保险的本身作用,提高地质灾害区居民的保险意识,注重购买保险给自己一份意外保险,同时加强完善保险业发展,完善相关地质灾害保险法律法规,促使保险机构自觉宣传推广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针对地质灾害及其他相关衍生灾害开发推出各种灾害保险品种,从而降低我县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财政负担,分担突发灾害事件风险。第二,还可以采取尝试开发灾害彩票、提供小额贷款等市场化手段筹措民间资金。目前我国大量的经济财富藏富于民,可引导利用民间闲置资本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并提高社会和谐程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完善宁乡地质灾害机制建设,构建优质预警预测平台。为积极应对地质灾害,做好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准备,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至关重要。如何预警监测地质灾害事件,筹措到的应急管理资金如何应用到灾难救助和危机处置中,应急救援物质和装备储备等物质保障是否到位,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搭建是否完善,如果对突发地质灾害进行善后都是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来看,我县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制重点落在预防、预警、处置、善后四个部分上。

  加强宁乡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对能力。应急管理人员队伍作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中能动因素,是否组织合理,素质精良,运作高效直接关系到各级各类突发地质灾害能否得到正确有效迅速的处置。以往,我县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主要模式是成立各种各样的指挥部,危机结束后,指挥部解散,成员各回原单位,队伍不稳定,不利于应对系统性、耦合性强的地质灾害,危机应对处理的经验也不便积累。然而,作为应急救援的基本力量,必须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综合协调性,另一方面就是专业性了。平时应加强对全县应急管理队伍的应急救援培训,明确救援者的角色分工,专兼结合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和磨合,提高辅助队伍的合成应急、协同作战能力。

  增强公众忧患意识,加强公共安全教育。作为突发地质灾害最大的受害对象,社会公众应该接受公共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忧患意识。人们不能身处险境而不自知,要提高对风险的认知能力。为了在面临危机时更好的自救、互救与公救,应在全县范围普及地质灾害相关知识。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短信平台等载体,定期或经常宣传地质灾害处理应对知识,保持民众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广紧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培训、考试和认证,并完善紧急救援人员的待遇机制和保险体制;在危机频发区域经常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和培训;积极推动保险业的灾难保险产品开发和体制完善,用市场化的手段弥补政府救援救助力量的不足;加大对市场救援行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注重规范救援行业的法律法规和体制建设,加强对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的公共安全教育和队伍管理。

  完善媒体和政府的沟通机制,正面导向舆情。

  县政府部门应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实事求是的发布突发地质灾害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在新闻报道中给予公众积极方面的引导,保障社会安定。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关新闻发言人制度,避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因层次过多而受到扭曲。常态下,政府有义务通过新闻发布会就重大问题向外界说明政府采取的措施和进展情况;非常态下,政府应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满足公民的知情诉求权,了解危机灾害发展态势和抑制措施效果;应急情况下,政府应加大新闻发布的频率,稳定社会公众不安的心理状态,促使群众冷静、理智的面对地质灾害。

  (作者单位: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陈倩帆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