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庆为中风老人刘爱辉捏行动不便的左手。
高国庆,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在双江口镇檀树湾村镇上租了一间不超过30个平方米的小门面,经营烟花炮竹,每天为了柴米油盐奔波奋斗。在他55岁的生命里,一颗感恩的心一直陪伴他,并且影响他一生,在他有机会的时候,他将“感恩”变成一种行动,化成一种精神力量,那就是帮助他人,奉献社会。
吃救济长大的穷孩子
看见高国庆本人,是在那次对他的采访上,微胖,笑起来有很深的酒窝,坐他车的时候他会主动帮忙把车门打开,还会笑起来解释说,车门有点难开。
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人,多年来一直默默关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将别人的难事放在心头,放在自己事情之上。
据了解,年轻时候的高国庆,家境贫寒,特别是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以后,他更是无依无靠,像风雨飘摇中的小草,随时有可能凋落。就在这个时候,左邻右舍,认识的不认识的,能给一口饭的给口饭,能给一件衣服给件衣服。在爱和温暖的环境下,高国庆一年一年长大,他也因此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
回忆起那段岁月的时候,高国庆一脸唏嘘。“我是吃村上和组上的照顾长大的,那时候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还能匀出来点给我,真的很感激。现在我的生活有起色了,肯定要回报他们。我能力也有限,做不了大好事,就为村里的孤寡老人、五保户、贫困户做点小贡献,回报村里当年对我的关爱之情。”
村里老人的免费司机
长大后的高国庆,依靠他人的帮扶和自己的勤劳,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成了家,有了孩子。这时他想到了要如何去帮助别人,像别人曾经帮助自己一样。一直以来,他不管是左右邻居,还是不认识的路人,只要能搭上一把手的帮助从没有断过。如今高国庆家里虽然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是家里的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开销也大,不算是特别富裕的家庭,但他曾经深深地体会过雪中送炭的温暖,这促使他更加坚定信心,尽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011年12月13日,一个七人队伍来到了毛主席故居韶山,并在主席铜像下合影留念,这是高国庆组织村里孤寡老人、五保户、特困户红色之旅的一个缩影。高国庆说:“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从没有好好享受过,于是萌生带这些老人出去玩一玩的念头,只要大家有时间,凑齐人,就可以出发。”11年至今,先后6次带村里人去了花明楼、韶山、南岳等地,最近的一次为今年4月份组织去韶山游玩。每次旅游往返的车费、餐费、门票全他一个人掏腰包,上车者还每人准备一瓶矿泉水,每人每次费用大概120元左右,据不完全估计已花去万余元。74岁的王政文老人告诉记者,他坐车不方便,钱又不多,出行困难,这辈子没别的地方想去,就想去毛主席家乡和少奇主席故居看看,这几年跟着高国庆花明楼、韶山都去过了,觉得人生无憾了。记者随后又见到了几位跟车去旅游的老人,都非常感谢高国庆带他们出去旅游,让他们在有生之年还能走出去看看。村领导听闻他这份爱心,考虑到他的经济状况,提出给他一些补助,都被他婉言谢绝。如今檀树湾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想去花明楼、韶山、南岳一日游的村民都可以去高国庆的店里报名了,等凑齐一车人,高国庆的面包车就不定期的发车了,一切免费。
说起高国庆,大家的第一句话都是:“他真的很热心呢,有什么事,只要喊,肯定到,是现代版的雷锋。”对于高国庆的帮忙,62岁的刘爱辉老人感受最深,她说:“我脑中风,进了三次院,一次宁乡两次双江口,每次都是他接送。我要给他油钱,他都不要。”现在高国庆的面的车,成了村里孤寡老人、五保户、特困户看病上医院的免费专车,他也成为一名免费司机。
做好一件事情很容易,一直做却需要一份莫大的坚持。从2008年开始,每逢过年过节, 高国庆都会带着米、面、油和洗衣粉、牙膏、牙刷、洗发水、毛巾等生活用品出现在孤寡老人、五保户、特困户家里,给他们带去温暖。碰到雨雪等恶劣天气,他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的家中,发现有漏风漏雨的房屋,立马他就会出资出力帮忙解决,迄今为止受到高国庆帮助的孤寡老人、五保户、特困户家庭多达20余户。
一直坚持的“傻子”
高国庆不仅仅是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他还热心支持家乡建设和公益事业,2012年,他为家乡修路捐资400元,在檀树湾村村部的建设中,他个人出资捐献了一套扩音设备。为了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他还积极组织成立广场舞队,全程参与组织排练,去年该广场舞队还代表双江口镇参加了县里的广场舞大赛。最近他又在四处奔波组织队员,准备出资组织村里的龙灯花鼓队。檀树湾村广场舞队成员尹爱璜得知记者来采访,一定要说几句,她说:“他负责组织广场舞队,不仅送设备,平时练习和比赛的时候也都是他负责接送,丰富了我们妇女的业余生活,真的辛苦他了。”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