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7日下午4点多,喻家坳乡仁泉村陈家组的陈正先在拾满一独轮车的废品后,推着车走上他回家的路,在经过黄材渠道时,看到一个小孩正在水中挣扎。不识水性的他,不计后果地跳入了水中,用他的生命换来了一个10岁孩子的生命。
为救孩子 义无反顾跳入水中
陈正先的本家有个亲戚在村里开了个废品回收站,由于他的收货价太低,陈正先不愿意将自己辛苦收来的废品卖给他。每次拾废品回家,陈正先都要经过亲戚的回收站,但陈正先觉得不好意思,于是绕开大路,走黄材渠道边的小路回家。17日下午吃过午饭后,陈正先一直在涌泉山附近收废品,下午3点多,装废品的斗车满了,他照旧推着斗车从渠道旁往回走。
同在这个时候,涌泉山村10岁的欧冬高也走在黄材渠道旁。17日是星期五,学校下午放学早,欧冬高原本可以走大路回家,但生性调皮的孩子却想到渠道旁玩一会儿。这里有树有草,还没人管着他。一不小心,欧冬高一脚踩空,滑进了渠道里。由于前几天一直在下雨,渠道里的水位猛涨,水流非常急,而且渠道里面的水十分寒冷。欧冬高不会游泳,他一边拼命蹬腿,一边把脑袋昂起来喊“救命!”。
刚好路过的陈正先,看到水里泡着个孩子,而且已经到了渠道中间。当时,四野无人,去叫其他人帮忙已来不及。陈正先看到自己的独轮车上有个蛇皮袋,里面装着空的矿泉水瓶子和泡沫,可以当救生圈,来不及想太多,虽然不识水性,但陈正先带着独轮车一起滑入了渠道中。有一定重量的独轮车让陈正先在水中受到的冲力没那么大,刚好够他拉到孩子。据欧冬高回忆:“陈爷爷在跳入渠道中时就呛了几口水,但他还是用尽力气拉住我,一边问‘满崽,你没什么问题吧?’顺手又把装满矿泉水瓶子的纤维袋推到我的面前,并一再叮嘱我要抓紧抓牢。”两个人抱住蛇皮袋被水慢慢往下游冲去,还在不断地呼救。
关键时刻 舍己救人
75岁的欧德凡住在渠道附近,当天他正在家旁边的玉米地里锄草,听见有人喊,赶紧跑到了渠道边。当时,他看见水里有两个人,两个人抱着蛇皮袋已经慢慢漂到一座桥下。欧德凡随手拿着锄头,但是短了,够不着他们。陈正先趁着还有一点力气,叫欧德凡回去拿竹竿,并叮嘱他:“要先救孩子”。
欧冬高抱住蛇皮袋,能够浮在水面上了。但陈正先年纪大,身体又不好,折腾几下就体力不支。蛇皮袋在水中泡了一会,也开始进了水,渐渐承受不住两个人的重量。由于在桥下水里还有一个急的漩涡,挂在陈正先肩上扁担一下子掉了下去,独轮车也不知了去向,帮助减轻阻力的物品一下子不见了。就算是熟知水性的人要能平稳地浮在水上,那也需要很大的力气。更何况陈正先不会游泳,而体力也已基本耗尽。陈正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个蛇皮袋已经保不住两个人的性命了,用尽最后的力气,陈正先猛地把欧冬高往边上推,并一再地叮嘱欧冬高“要抓牢袋子”后,身体慢慢地往渠道底下沉。
等欧德凡跑回家拿来一根5米多长的竹竿,欧冬高已经漂到了距离掉下水的地方有近200米远了。欧德凡沿着渠道边上建设的梯子站到了水中,费了很大劲才把欧冬高拉回了岸边。等到他再要去救陈正先时,渠道上已恢复了初时的平静,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下午4点多,陈正先的尸体被村民打捞起来。
以“义”为先 用爱谱写生命壮歌
陈正先是喻家坳乡仁泉村陈家组人,年仅59岁,现在家里还有一个因患脑膜炎生活无法自理的大哥,两个女儿均已嫁人,还有一个儿子还没成家。其弟弟陈礼华告诉记者,陈正先的一生过得特别的辛苦。在他十三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重病在床,家里面还一个患一级智障的哥哥,衣食起居全部需要照顾,一个妹妹才11岁,弟弟仅9岁。一家人的生活都压在了这个小小的肩膀上。省吃俭用,勤劳的他带着兄长、弟妹们长大了。成家后,家里的情况渐渐好转。但1995年,一起意外的车祸让陈正先的一只脚残疾了,两只脚从那以后就是一大一小。而不幸再一次降临,2006年,一场因高血压引发脑溢血,彻底让这个汉子丧失了劳动力,这两年才慢慢地好起来,身体还是非常虚弱。由于家庭经济紧迫,在家休息了两年后,陈正先想到了收废品这样一个他能承受的劳动致富门路。“陈正先平时为人老实、忠厚,听到这件事后我们都很悲痛,老人的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年轻人好好学习。”村支部书记黄书记说。被救后的欧冬高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如果不是这位爷爷救我,我现在不可能站在这里,我现在非常感谢他,我想报恩,可是他已经不在人世,他是我心中永远的大英雄。
在采访的最后,陈正先的家人从他的遗物中拿出来了一张稿纸,并告诉笔者这是陈正先平时无事时写给自己的话。“善必寿老,恶必早亡;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一人传虚,百人传实;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根深不怕风摇动,树跃无愁月影斜。”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