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兴农富民]小小坛子菜 酿出大产业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杨柏松 编辑:陶湘 2013-09-25 10:01:37
—分享—

张文武在介绍他的坛子菜。

  扑豆角10包,腊洋鸭50斤,腊草鱼10包,中秋时节,位于坝塘镇保安村的宁乡农家流香食品公司一派喜气洋洋的气象,董事长张文武的手机里,类似这样的订货短信删都删不完。宁乡坛子菜,市场上人人爱!张文武翻看着手机,脸上笑开了花。

  特色立厂做足农家味

  9月17日,记者随县农业局工作人员一行走进厂区,只见里面整洁宽敞、环境清新。厂坪里,4、5个工友正将一筐筐豆角、茄子倒在防晒布上进行干晒。“做坛子菜,我们用的都是最传统的方法。”一个姓宋的工友自豪地说。“坛子菜突出的是坛子,坛子越老菜越香。我们新置的坛子,都是经过了严格的技术处理后才使用的。”张文武说,他们的坛子菜采用农家传统配方腌制,原始瓦坛容器发酵制成,有扑芋荷、扑豆角、扑红薯叶等10多个品种。而加工腊味,他们采用的是现代低温冷藏腌制结合农家传统“米糠”熏制方法,所有腊制品干而松软,口味纯正,香味浓郁,目前有腊鸡、腊猪心、腊鲢鱼等30个品种。

  记者绕厂区一圈,发现里面有蔬菜保鲜区、初加工区、包装区、仓库区、腊制品熏制区等作业区域,同时,还有全自动清洗机、泡泡灭菌机、全自动杀菌灌装封口机,操作流程十分规范。张文武说,农产品深加工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市场潜力巨大,正是因为看中了这一点,他才毅然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了这个加工厂。

  加工厂推动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保安村村民孙先礼去年种了5亩花菜,获益不浅,今年他准备种10多亩,可以赚4、5万元;而村民周湘美原来在家闲赋,现在像她一样在农家流香上班的有70人,一个月工资多的时候有2000多元。“我们每年收购蔬菜肉食要花800多万,一年发放的工资达140多万。”张文武告诉记者,现在,农家流香一年加工蔬菜和肉食达到了1500吨,为了保证质量,他们坚持原材料就地取材。这样做,一是保障了产品原汁原味,同时也带动了群众致富,带动了村民就业。

  南下北上市场卖得火

  “顾客吃过一次后,下次准来,一进店就要点几样坛子菜,回头率很高。”东莞大型餐饮企业“湘阁里辣”的厨师透露说,这几年,他们的坛子菜和腊制品全都是从农家流香进货,顾客口碑非常好。

  在农家流香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这样一个奖牌:湖南腊白鲢在“马佳厨”东莞首届湘菜邀请赛中荣获“最佳推广菜肴奖”。“我们获得这个奖项后,一下子在湘菜圈里小有了名气。”张文武告诉记者,农家流香的坛子菜、腊制品都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目前,不但成了县内知名餐饮企业鸿富、鸿美、美丽人生等的座上宾,而且成了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在内的全国许多湘菜馆的首选食材。在去年的中部农博会上,农家流香现场销售就达到了15万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原生态、无污染的绿色健康食品,越传统越值钱,坛子菜和腊制品可以说契合了人们的需要。”县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仅长沙市餐饮业的零售总额就突破400亿元,在平稳增长的情况下2015年有望达到840亿元。民以食为天,农家流香可以说选准了产品,找对了路子。“去年,我们的产值为1200万元,今年可望达到1800万元,以后每年的产值将增加30%以上。”尝到甜头的张文武则信心满怀地表示,他一定不辜负群众的重托,定将让宁乡坛子菜“踩”出一条金光大道,让宁乡腊制品香飘四海,独秀天下!

  记者手记

  特色就是生命力

  坛子菜和腊制品是宁乡很普通、也很传统的农家食品。农家流香的创立者却于寻常处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以传统手工加机械化的模式,将宁乡这一平常但又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产业,并且得到了市场认可,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传统小产业,闯出大市场!这说明,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

  今年5月21日,在湖南省公布的首批9个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名单中,宁乡榜上有名。宁乡作为长沙市唯一入选的首轮重点县,扶持的特色产业是农副产品加工业,3年内将获3亿元省财政资金支持。与此相对应的是,湖南省湘菜餐饮行业已经成为千亿支柱产业。

  面对这样一组组诱人的数字,宁乡那些热心农业的人还坐得住吗?!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张文武”用他们敏锐的眼光,挖掘出宁乡的各种特色农业,将地方特色食品发扬光大,为宁乡迈向全国农副产品加工业第一强县,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县增砖添瓦!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杨柏松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