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2日的宁乡书画院揭牌暨玉潭流韵名家小品展上,一进门记者便看到了这次展览的绪,是一幅行草的小品。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整幅作品宛若无言而有诗篇之意蕴,无动而有舞蹈之神形,无色而有绘画的斑斓,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经朋友引见,记者见到了作者本人。他便是中国书法协会会员,长沙书协理事,县书法协会副主席朱杰。
朱杰,字静池,1972年9月出生,煤炭坝镇楠竹村村民,2009年作品入全国兰亭新人展、全国行草展,2010年作品入全国书法篆刻展,2012年荣获第七届“三湘群星奖”优秀奖。
打工不矢书法之志
朱杰很小便在煤炭坝矿里当矿工,由于工作辛苦,常常回来便已经没有力气出去玩了。休假的时候,朱杰便找来毛笔练字。朱杰说:“当时文化人比较受尊重,也比较悠闲。练字只要纸和笔就行了,比较方便,最主要的是人能沉静下来。”
刚开始,朱杰练字也是为了打发时间,最初练习的字体是隶书、楷书等。朱杰告诉记者,刚开始练字是没有方向,不知道怎么做,只是每天坚持基础训练,按照字帖,一笔,一划都不敢马虎,一个字练得和字帖上完全一模一样才敢去临摹其他字。刚开始练字,朱杰完全的模拟,没有自己的任何想法。渐渐地他发现,书法和读书是分不开,便找来书籍开始阅读。朱杰一边学习写字,一边学习诗歌。这样他不仅开阔了眼界,写字也得到了提高。从1991年,朱杰开始临摹第一个字开始,他便一直没有放弃,他一直坚持学习,一直坚持练字。2003年开始,朱杰便以行草为主,主要学习二王字体(王羲之、王献之)。
2004年上半年,朱杰经朋友引荐,有机会到县书协主席夏时家去学习讨论书法。一到夏时的书房,朱杰感受到了浓浓的艺术气息,偌大的书房,整齐的书本,非常的专业。“一到夏老师书房就感到那种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朱杰说。后来,夏时叫他写了几个字,他当时写的是行书,夏时看了以后,点点头说:“可以往这方面发展。”得到夏时的肯定后,朱杰就一直都努力钻研行草,到现在为止方向一直没有变。
艰苦砥砺书艺精进
因为朱杰的刻苦钻研、勤加练习,他的书法技艺突飞猛进。2002年,朱杰的作品在湖南省的临帖展入展,这也是对他临摹字帖的肯定。但是烦恼也随即跟来,他没有理论引导,技法上面不知道对错,朱杰的字一直都没有进步,让他苦恼不已。“读一篇文章,即使你能背诵,知道文法,但是如果只能模拟,不能创造意识上的方面带到这方面,那么写的字也便没有了灵魂。”朱杰说。
孙过庭的书谱,朱杰一共练了三年。朱杰虽然能吧字练得非常的精美,但是往往在写到一定程度上,他的字注重了细节,但是丢掉了气韵。后来跟朋友讨论自己遇到的问题,大家便推荐他去练习白蕉的字体,白蕉是现代书法家,是学习二王的大家。朱杰便开始仔细研究白蕉的字体,一天两三个小时,狂热的时候每天练习十个小时以上。他练字常常忘记时间,有时是整夜整夜的练习,把字练好再睡觉,但那往往那已经是天明。除了练字,他还狠读诗书,他把自己所有的工资都投入在书籍方面,一有空便钻进书店里不肯出来。
2010年全国书法篆刻展,当时设置了两个赛区,上海一个,广西一个,朱杰就向两个赛区分别投了一幅行书和草书,而且均以入展。两个赛区都入展了,全国还不到10个,省内是唯一的一个。“全国展相当于奥运会,几千幅作品参加,最后入展的只有几百幅。”朱杰告诉记者。入展以后,朱杰的行草开始受到追捧,安徽、广东、湖北书法爱好者专门到宁乡向朱杰讨论、学习。朱杰说,其实大家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都是在写字的时候遇到了一定的瓶颈。
勤奋刻苦好学成坚韧性格
在朱杰的书房里,除了满屋子的字外,还有一大墙壁的书,包括各种字帖,古文、诗词,共有6000本左右,总投入近20万元。“结婚前我的所有工资都投入在这方面,一有时间就是在书店里读书。墨汁都是几箱几箱的买。”朱杰说。
朱杰的行草写得好,在湖南省都比较出名。很多人都出高价来求他的字。今年雅安地震慈善拍卖,一幅李白诗《听蜀僧弹琴》拍卖了16000元。
“宁乡的环境很好,书法界都不保守,都愿意传教,而且都是很直接的,所以大家共同进步都非常快。近几年,宁乡入国展的特别多,每年都有两个以上的作者入国展,在长沙地区走在前列。”朱杰继续说,“书法的技术性是用文化来养的,所以我要不断提升文化层面。只有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一起提高了,才能把写字这样技术性的东西得到较好的解决。然而文化底蕴是需要一辈子来培养的,我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宋秀闺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