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花四月,春光烂漫新宁乡。今天,在这里召开“美丽湖南·道德先行”主题实践活动片会,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对宁乡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对各位领导的到来我们深表欢迎,对各位领导的工作指导,我们深怀感激。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近年来,宁乡县委、县政府以全局工作的定位、以中心工作的要求,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县域道德建设之路,努力建设心灵层面的“最美宁乡”。
一、我县县域道德建设的基本做法
(一)狠抓机制推动,强化道德建设。近年来,我县对道德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调研工作,县委、县政府对道德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一是完善了从发掘、推荐、评选、表彰到大力推介道德模范的长效机制。优化了整个过程,提升了工作效率,使道德模范先进事迹迅速进入公众视野。二是开创了县领导与道德模范联系交流机制。建立县领导调研道德建设和走访道德模范制度,使道德建设更多进入党委、政府的决策和中心工作。三是形成了道德力量感染身边人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道德模范上讲堂、道德模范进万家等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尚义、向上向善。全县各机关单位、村镇社区、学校、企业纷纷开展各类道德建设活动,形成了道德建设生机勃勃的景象。今年2月26日,全国第十届公民道德论坛考察参观了我县的道德建设情况,得到了中宣部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嘉宾们的一致好评。
(二)着力典型带路,树立道德标杆。一是用丰富的活动载体塑造典型。近年来,我们的道德模范不再隐姓埋名,我们的道德之音响彻楚沩。“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感动宁乡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十佳文明市民”评选活动、“星城之星”评选活动、“感动宁乡十佳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两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灰汤“屋场小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活动的开展,塑造了一批典型,展示了一抹亮色,增加了道德在群众心中的分量。2012年,我县开展了“爱我宁乡,共树社会公德;爱我岗位,共树职业道德;爱我家庭,共倡家庭美德;爱我荣誉,共塑个人品德”的“四德教育•四百工程”评选活动,全县共评出“美德之星”30名,“职业道德标兵”30名,“五好文明家庭”100个,“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30个,为全县各行各业树立了标杆。二是用震撼的真实故事感染时代。在我县第二届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上,那个令在场观众潸然泪下的农村教师贺日东,就是这个时代里淳朴、真实的剪影。还有身边好人谢朝晖,既当姐又当妈,从十六岁起,30多年坚持照顾智力只有一岁、完全不能自理的妹妹的事迹。这样的人和事,在宁乡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努力把这些美丽和感动搬上舞台、推向媒体、呈现给大众,树立“道德宁乡”的标杆,引导攀登道德高峰。
(三)注重群众参与,发挥道德影响。一是收集群众建议。借助宁乡政府信息网、红网宁乡网、宁乡电视台、今日宁乡等平台,收集群众对道德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用群众思维想事,从群众视角干事。二是注重群众推荐。只有在群众中被赞扬、被托起的典型才是有说服力的。每一个模范的评选都是从群众的推荐开始,召开村民大会、镇村大会进行民主讨论、民主推荐,以群众的认同作为第一评选要素。三是号召群众参与。无论是各类评选活动的开展、道德教育阵地的开设,我们都广泛号召群众参加,引导群众参与进来,使其深受感触感染,把德育融入日常生活。
(四)夯实阵地建设,筑牢道德根基。近年来,宁乡的道德建设阵地遍布全县各地,道德之花遍地盛开。在沩水之滨,有全省第一家公民道德教育馆;在乡镇,有刘少奇纪念馆、谢觉哉故居、何叔衡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在农村,有邓小平民间纪念馆、沈家巷图书馆、横市镇云山书院、流沙河镇孝子碑、灰汤 “屋场小组”;在学校,有主打“闪光教育”的金海中学、主打“快乐成长营”的玉潭中小;在机关,有宁乡县地税局的文化厅、宁乡县人民法院的文化走廊和心态建设;在企业,有承办“衣加衣”温暖行动的公益大使忘不了服饰有限公司等。2012年,我县承办了长沙市农村“道德讲堂”现场观摩会,农村“道德讲堂”第一讲顺利走进金洲镇关山村,带动全县开展了“道德讲堂”26堂。把宁乡的道德文化扎根在这些阵地,努力培育和呵护,就会长成参天大树,事业的根基将更加稳固,宁乡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五)突出活动开展,深化道德教育。近两年来,我县深入开展“雷锋传人 道德宁乡”活动,深化“四德教育”工程内涵、推动道德宁乡建设。一是抓好“雷锋传人 道德宁乡”宣传教育活动。以“争当雷锋精神传人 弘扬社会文明新风” 系列主题活动、“雷锋式道德模范三巡”活动、“雷锋传人 道德宁乡──9.20晚会”、“四德教育 四百工程”等系列活动为有效载体,大力弘扬社会文明风尚,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二是抓好“雷锋传人 道德宁乡──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在春节和元宵节组织开展“欢乐新春幸福宁乡”主题活动;在清明节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继承革命传统”群众性纪念活动;在端午节组织开展“诗歌的节日 美丽的宁乡”为主题的画宁乡、写宁乡、颂宁乡活动;在中秋节组织开展“情满中秋幸福宁乡”系列活动,在全县上下努力营造安定详和、文明幸福的节日氛围。三是抓好“雷锋传人道德宁乡”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以“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积极倡导志愿服务走进社区、走进传统节日、走进窗口行业单位,致力打造活力宁乡、美丽宁乡、幸福宁乡。四是抓好“雷锋传人 道德宁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活动。以道德文化园、道德体验春泥计划、道德连心桥为载体,努力打造未成年人“道德氧吧”,着重抓好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道德体验教育、道德实践教育
二、我县县域道德建设的效果
近年来,我县将“道德宁乡”建设,虚功实做,产生了长远的实效和深刻的影响,实现了“三个转化”。
(一)道德建设的成果转化成了提升公民素质的推动力。一是文明意识增强。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高速运转期、矛盾多发期,群众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不断提升,对个人修养、精神境界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农村,封建迷信、打牌赌博、婚丧大操大办的行为少了;在城市,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堆乱扔的现象少了,公民的文明意识显著增强。二是大局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全局意识增强。在我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过程中,市民大力支持创建,积极参与创建,创建工作多次获得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评价。在去年的省、市文明程度测评工作中,我县整体情况较好,进入了全省15个先进城市之列,全市排名首次超过了长沙县。
(二)道德建设的成果转化成了营造文明风尚的支撑力。一是道德模范不断涌现。近年来,我县涌现出来的先进道德模范层出不穷,模范事迹感人至深,成为社会文明风尚的标杆。乡村医生宋和平的事迹在多个中央媒体进行了报道,并得到李长春、刘云山等中央领导批示。去年,我县共有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8人获评市级学雷锋“八创八评”先进个人,有80多位身边好人、学雷锋典型被中央、省、市、县媒体推介过。二是见贤思齐蔚然成风。道德模范成为受人敬仰、受人追捧的主流人物代表,学习先进、崇尚品德的思潮蔚然成风。近年来,有更多的群众投身到帮扶帮促、无偿奉献等志愿服务中来。我县启动“干群心连心、共建新家园”危房改建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很多干群展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通过投资投劳无私支援困难群众。三是舆论氛围更加浓厚。近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长沙晚报、长沙电视台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多次聚焦宁乡的道德建设,关注度不断提升,“道德宁乡”的品牌影响不断彰显。
(三)道德建设的成果转化成了建设幸福宁乡的凝聚力。一是激发了干群活力。在崇高道德精神风尚的引领下,全县干群更好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超越,干事创业的激情和魄力明显增强。二是优化了发展环境。道德建设活动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为县域发展优化了环境,各行各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3月份,我县启动“全民植树•美丽宁乡”生态建设三年行动,群众参与广泛,种下了一片片“长寿林”、“成长林”、“文明林”、“亲子林”等,人人争做 “绿色护卫使者”。三是创造了社会实效。道德宁乡建设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惠及全县。群众读书看报的多了,“无事生非”的少了,参与健康有益活动的多了,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多了,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观。
三、我县县域道德建设的体会
通过多年的努力,宁乡道德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初步成就,在工作中有了点滴体会。
(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从全局的高度谋划。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用全新的视角认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一是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县城的抓手。一流的城市,必有一流的文化和道德。城市文明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道德水准。二是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和谐宁乡的前提。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关键在于引导市民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为社会和谐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县域发展的保障。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注重人的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的提高,必须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思想道德建设。
(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往发展的角度推进。一是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内容。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确保道德建设内容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弘扬时代精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二是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载体。将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见的形式,精心设计,引导群众乐于参与,“乐”在其中。三是要健全机制不断提高实效。良好的道德习惯和社会风气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舆论开道、典型引路、社会参与、持续发展”的公民道德建设机制,确保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向平民的深度挖掘。一是要依靠群众推评。扎根基层、植根群众,道德大树才能枝繁叶茂。把“模范”、“好人”的评选工作做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来推、来评、来选、来学,要激发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二是要强化舆论引领。注重典型引路,紧贴基层实际,加大舆论宣传,把道德文章做向基层,用身边人、平凡人的先进事迹来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引导人。三是要礼遇道德模范。建立回访慰问制度, 发现困难及时协调解决,形成“好人有好报”、“模范受尊敬”的社会导向,让群众敢于和乐于学习、礼遇、争当道德模范。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