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宁乡猪”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 2013-07-09 09:24:40
—分享—

宁乡县畜牧兽医水产局 戴届全

  一、生产发展要广

  “宁乡猪”的产业发展要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宁乡猪”品牌几百年来始终屹立不倒,充分证明是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智慧的结晶。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宁乡猪”在全国广受欢迎,全国各省市都到我县调运生猪和猪肉,广东、香港的活大猪大部分靠我县供应,县肉联厂的生猪产品还远销前苏联、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一些欧洲国家。那时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饲养“宁乡猪”,农家小孩读书、添置生产资料和一些生活用品,大部分靠养猪,养猪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养猪产生的肥料也得到了农田和土地的很好消化,没有造成环境污染。

  但是,现在全县除一些规模场(大户)和养猪企业养猪外,农村散户养猪大量减少。人少地多,资金实力雄厚,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就业压力不大,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国情。与此不同,我国相当一段时期仍将是人多地少,资金实力薄弱,工业化程度不高,科技滞后,就业压力大。照搬或照抄欧美发达国家养猪向规模场(大户)或养殖企业集中,集约化、工厂生产,国家扶持政策向规模场(大户)、养殖企业倾斜的作法,我们认为,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也不利于“宁乡猪”的产业发展。我们必须走适合国情县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小规模养猪户、规模场(大户)和养殖企业对社会需求的贡献是各有侧重,小规模养猪户提供的生猪产品更为物美价廉;规模场(大户)或养殖企业解决的是资本拥有者的利润问题,小规模养猪户解决的是政府关注的农民民生问题。小规模养猪户所产生的收益是这部分从业者所急需的家庭收入来源,它承载着广大农民的民生。解决就业、农民增收是政府的迫切愿望。建立规模场(大户)或养殖企业固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现阶段我们这样的国情,扶持的规模场(大户)或养殖企业越多,被挤掉的小规模养猪农户就越多,赖以为生的普通农村养猪农户失业的就越多。“宁乡猪”产业发展,如果没有广大小规模养猪农户的积极参与,老百姓不能从中受益,这一产业也就会失去群众基础。

  “宁乡猪”产业发展,不应以单个养殖规模而论,产业发展的特征是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小规模养猪户同样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推进产业发展。良种的利用、饲料科技的应用、疾病防治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不是规模场(大户)或养殖企业的专利。实践证明,小规模养猪户同样能做好养猪生产,并且在环保问题上更具灵活性,更便于发展低成本的循环经济。“宁乡猪”产业发展,应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出发,从关注民生出发,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作用,充分调动全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销售定位要准

  “宁乡猪”作为全国四大名猪之一,仅从明朝正德年间算起,就有500多年的历史,能否重现昔日的辉煌,我们认为,在产品销售定位上要准确。在产品消费层面上,既要生产精英消费品、高档消费产品,更要定位于大众消费。中外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农业产品,只有大众能够接受消费的产品,才能走得远,走得久,“宁乡猪”和其他中外名猪的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精英消费和高档消费的产品销量毕竟有限,这样的产品销量是不大的,也是走不远和走不久的。如果某类产品只有精英产品和高档产品,价格越高,离大众就越远,一有风吹草动,也就跌得越惨。经济规律表明,产品销量及销售价格和消费群体呈现三角形的结构,消费的总量和消费的总人群及能够接受的价格总是处于三角形的中下部,是一个梯形,占大面积;而处于三角形上部的消费人群及能够接受的价格和消费总量,是一个小三角形,占小面积。因此,“宁乡猪”在产品生产上,我们主要立足于大众消费。当然,也可以生产一部分高档消费产品,做到既有大众产品又有高档产品,但我们更多的还是要定位大众消费产品。

  三、产业链条要长

  生猪全身都是宝,毛、皮、骨、肉、内脏,包括粪,都可以利用。就拿猪皮和猪骨来说,猪皮除传统的皮革加工,生产皮件外,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猪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能减慢机体细胞老化,经常食用猪皮有延缓衰老、美容和抗癌的作用。如果加工猪皮,提炼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其产值将成倍增长。猪骨可提炼明胶、生产猪骨胶原蛋白粉和骨粉,骨粉富含钙和磷,每年全国所需的食用和药用明胶就需数千吨,用猪骨做成的钙片,是有机钙片,胜过磷酸氢钙片和碳酸氢钙片,能被人体直接吸收。今后,“宁乡猪”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能生产多少、能销出多少,更重要的是能加工多少。不要再引进和扶持那些只能从事饲养和屠宰的企业,要重点支持和扶持产品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深精研发、加工企业。着力点要放在产品的深精研发、加工上,只有发展和扶持深精研发、加工企业,才能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宁乡猪”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科技含量要高

  当前,“宁乡猪”产业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消除个别规模养殖场(户)和企业贪图眼前、急功近利的浮燥心理,以政府主导,加大投入,组织生产科研人员对“宁乡猪”保护和开发,进行本品种的选育和提纯复壮,使猪肉在继续保持或进一步改善其特有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的基础上,把生长速度提高15-20%,瘦肉率提高到45-48%。品种、饲料、饲养管理、防疫、加工等生产的全过程都要增加科技含量,向科技要效益。“宁乡猪”产品的深精加工和研发,要瞄准国际国内领先的生物工程、生命科学、医药保健、航天航海等领域。食品研发生产上,既要以质优取胜,更要以特色取胜,要做到风味独特,耐贮运,保质期长,食用方便,有适合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人群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提高“宁乡猪”产品的附加值,做到生态养殖,安全生产,绝对保障产品无有毒有害物质,无兽药残留,无疫病。

  五、环境保护要好

  县人民政府虽然制订了“科学定位、规划先行;品牌先导、项目支撑;龙头驱动、辐射带动”的“宁乡猪”产业发展思路,按照思路,实行“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模式,以公司为龙头,科技为依托,通过加大投入与开发力度,形成“保种、选育、养殖、屠宰、加工、流通”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五年五十万,十年过百亿”的发展目标。这还不够,还应尽快详细划定县内的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养殖业的准入门槛。“宁乡猪”产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不能走个别地方过去在发展过程中边发展、边治理,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我们既要“宁乡猪”产业发展带来的滚滚财源,更要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因此,在生产规模上,不能照抄照搬欧美发达国家的集约化、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必须采取适合现阶段国情县情的适度规模经营,单场种猪最大数量要控制在300头左右。不能一手兴建一个大型规模养殖场(企业),接着又上马一套排污治污设施,要把生产、加工产生的废水、废物、废气循环利用,有效地消化到农田、土壤、山林、草地、鱼塘,做到有机利用、生态循环、良性互动。在“宁乡猪”产品的深精加工上,只能上无污染或少污染的企业,要坚决做到达标排放。

  六、服务质量要优

  政府提供的就是服务,公务员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服务员。在“宁乡猪”产业发展上,我县虽然成立了“宁乡花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这还不够,还应借鉴江苏、四川等地地方良种生猪产业发展的经验,加强领导,成立由一名县级主要领导负责,抽调精兵强将和技术专家,组成“宁乡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和协调“宁乡猪”产业发展。招才引资,主动与中外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知名企业联姻结亲,引进人才、项目、资金,“借船出海”。国家对我县的生猪生产大县奖励资金绝大部分要用于“宁乡猪”产业发展,资金要重点用在“宁乡猪”及其产品的销售和流通上,用在“宁乡猪”的保护与选育提质上,用在“宁乡猪”产品的深精加工和深度研发上。畜牧、科技、财政、环保、发改、国土、工商、商务、金融等相关部门,要把“宁乡猪”产业的发展当作头等大事,在规划、设计、饲养、管理、防疫、环保、用地、商务等涉及“宁乡猪”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要热情服务,优质服务,不要让业主耗时间、走弯路。对生产、加工、销售大户,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活水养鱼”,跟踪服务。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