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凤艺术团表演休闲三步踩一拖二。
舞动风采艺术团演员带领市民在沿江风光带跳广场舞。
每天晨光初现、夕阳西下之际,不少市民在县城风光带、广场边、公园里、社区内活动开来,和着音乐的节拍,做操、跳舞、唱歌、弹奏……个个神采飞扬,动作有板有眼。对市民而言,红红火火的群众文艺是一个永不落幕的舞台,是一个没有围墙的艺术剧场,是一台人人都可唱主角的大戏。
一个没有围墙的艺术剧场
2月24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阳光明媚,风里开始带着春天的味道。我县人人乐广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秧歌劲舞,龙腾狮跃,我县金牌文艺团队评比演出在这里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给蛇年新春增添了洋洋喜气,给幸福新宁乡带来融融春意。《又唱新宁乡》、《祝福祖国太平吉祥》、《有空来家坐》,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你方演罢我登场。县老年大学微霞艺术团、湘音乡情艺术团、楚江花鼓戏剧团、舞动风采艺术团等我县18支群众文艺团队欢聚在舞台上,献上花鼓戏、舞蹈、小品、诗朗诵、快板、二人转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让观看的群众流连忘返。
沿江风光带广场也是群众文艺演出的大舞台,每天夜幕降临、华灯初放时刻,这里就聚集着一支几百人的队伍,他们排列有序,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踏着鼓点,许多在旁边的观众也忍不住起舞。这是县舞动风采艺术团成员在带领市民跳广场舞。市民李阿姨今年67岁,跳广场舞已经八九年了。她告诉记者:“跳广场舞后身体明显比原来健康,心情也非常愉悦,还陶冶了情操,每天别提多开心!”
据县文体广电局负责人介绍,自2004年起,我县启动“周末我登台”活动以来,我县群众性文艺团队日益多了起来,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这些团队有负责人,有管理组织,有章程,有齐全的乐器、音响设备和道具;活动内容包括舞蹈、器乐合奏、花鼓戏、健美操、交谊舞等多种文艺活动形式,每天为市民送上丰盛的“文化大餐”。而今县城大部分露天广场,除了刮风下雨,每天都有群众文艺团队在那里载歌载舞,吸引了百万群众观看和参与,俨然一个个没有围墙的艺术剧场!
一群朝气蓬勃的艺术团队
县文体广电局文化科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我县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举办各类文艺活动,以评比、奖励等方式,激发群众演出积极性。一批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因其浓厚的草根情结和乡土气息而备受追捧,由此带动了业余群众艺术团队的快速增长。”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县已有群众文艺团队125支,通过民政局正式注册的有18支,文艺骨干及参与人员达1万多人。
白凤艺术团创办于2004年,经过9年风风雨雨的发展,艺术团由最初只有20来个成员,迅速发展到包括腰鼓、民族舞、扇子舞、国标舞、龙灯队等齐全的文艺团队,现在成员达100多人。“我们自己编导的休闲三步踩一拖二,2008年参加省首届标准交谊舞锦标赛获得集体舞全省第一名,2009年参加全国“拓普杯”第二届体育舞蹈公开赛获得全国集体舞最高奖,同年参加北京市首届“怀柔杯”国际友谊舞获得团体第一名呢!”62岁的白凤艺术团团长杨冬秀笑咪咪地告诉记者,“只要有机会,我就带大家出去参赛,展示我们宁乡群众艺术团队的风采!”
“退休后,人突然空闲下来,看到村里有不少村民和自己一样爱好文化活动但没有活动团队,村里有什么事情都要到外面请人。于是,我萌生了自己组建一个团队的想法。在一次活动中我向几位爱好者提出,受到大队的热烈响应。就这样,我们组建了双凫铺乡音湘情艺术团。”双凫铺乡音湘情艺术团团长周忠介绍说,他们最开始只组建了一支20人的腰鼓队,后面慢慢地逐步发展,到现在成为一支有民间花鼓戏剧团、宏声西乐队、余辉民乐队、女子龙灯队、英姿军乐队、健身腰鼓队等6支队伍的艺术团,全团目前共有固定团员80多人,有了成熟的服装租借等规章制度和相对稳定的演出模式,2010年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除自娱自乐外,艺术团还接受一些商业演出,如门店开业庆典、农村婚寿喜庆、助办丧事等,满足本镇群众不同场合、不同类型的文艺活动需求。“随着老年大学的不断发展壮大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有所长的学员越来越多,本着让爱好文艺的老学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宗旨,我们组建成立了老年大学微霞艺术团。”原县委副书记、县老年大学校长、微霞艺术团团长陈梓仁向记者介绍,微霞艺术团从2009年开始筹备,2011年举行授牌仪式,2012年正式注册申请成为民非组织。艺术团目前共有团员400多名,年龄最大的90岁。2011年4月至6月,艺术团组织了“再唱山歌给党听”文艺巡演活动,精心组织12个节目,在全县9个乡镇、社区进行巡回义演,每场演出都有两千多以上观众观看;2012年,以“庆祝建党91周年暨干部离退体制度建立30周年”和“庆国庆、喜迎十八大”为主题在全县各乡镇进行巡回演出;在我县首届广场舞大赛上,自编的广场舞《甘于清贫》获特等奖;2012年,评为我县金牌文艺团队。“现在人们的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但是不少中老年人沉迷于打麻将,或百无聊赖地在街头台阶上甩扑克。人们的文化生活太贫乏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组建了舞动风采艺术团。”舞动风采艺术团团长贺立斌说,“我们自发的组织,群众自愿参加,自娱自乐,唱歌、跳舞,对接了群众精神的新需求,人们找到了事儿,找到了乐儿,找到了自信,感觉很好。”该团每晚7:00至9:30在沿江风光带带领市民跳广场舞,是我县县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宣传宁乡、推介宁乡,该团表演了100多个广场舞视频传到互联网上,点击率非常高。
还有楚江花鼓戏剧团、金太阳少儿艺术团、花明楼红色青春艺术团、回龙铺朝霞艺术团等,100多支群众文艺团队活跃在我县城市的各个街道、社区、乡镇,为宁乡画出了道道美丽的文化风景。
存在的困境和发展对策
群众文艺团队的蓬勃发展,丰富了我县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使队员们的“闲暇时间”得到了健康消费。但是,文艺团队目前也仍然存在一些困境,如经费来源无保障、团队活动阵地欠缺、专业人员缺乏等。当记者采访时问到目前团队存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所有的团队负责人均回答是活动的经费太少,制约了活动的开展。乡音湘情艺术团团长周忠对记者说,目前,我县群众文艺团队都是自发组织的民间艺术团体,除靠参加一些商业性演出和争取企业的一些赞助外,其余均靠团队成员自掏腰包维持日常的开支。这种情况长期以往,势必会使团队活动缺乏生气和新鲜活力,从而丧失吸引力。此外,目前,我县群众文艺团队的成员大多为退休教师、退休干部、家庭主妇等,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性人才,演出质量不高。由于缺乏专业人员指导,队员的学习期望打折,继而影响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面对以上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正视和解决呢?记者采访了县文体广电局分管群众文化的副局长吴婧,一是加强文艺团队管理。 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局每个季度组织各文艺团队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各项文体活动,及时了解他们开展活动的情况,对他们遇到的种种困难,努力帮助解决,增强他们搞好团队建设的信心。二是鼓励呼吁企业和社会各届人士支持赞助。业余团队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必要的经费支持。经费来源除依靠政府奖励和社区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外,还可以以企业加盟和呼吁社会各界人士赞助的形式来注入。三是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为文艺团队提供展示平台。2012年我县开展大大小小的活动100余次,其中规模活动20余次。四是积极为文艺团队服务,给予全方位的业务指导。一方面,由于各团队负责人大多年龄偏大,在团队注册以及团队年审工作的资料填报方面存在困难,县文体广电局安排相应人员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另一方面,安排专业老师对文艺团队进行技术指导。五是积极组织文艺团队参加政府组织的以奖代拨的各类评比、竞赛活动,既让团队成员在活动中表演能力得到提高,增加团队的名气,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奖金。如组织团队参加2012年举行的“舞动星城 歌涌湘江”“喜迎十八大”长沙市百万群众广场舞蹈合唱比赛,微霞艺术团的《中国,你最美》、舞动风采艺术团的《扎西德勒》、老年体协的《永远的雷锋》三个节目获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相信,在文化强县的号角声中,在群众文艺这个永不落幕的舞台上,我县业余文艺团队这朵艺术奇葩一定会在群众文化阵地上焕发出更加绚丽的色彩,为文化宁乡增光添色,为宁乡文化再创佳绩!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淑兰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