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侃人面方鼎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夏时 编辑:陶湘 2013-04-03 09:28:47
—分享—

  当走进花明楼万德园,见到万德鼎,有的人在赞叹其雄壮威武的同时,也会心存疑窦,万德鼎的造型与宁乡青铜人面方鼎怎么如此相似呢?不错,万德鼎正是仿照人面方鼎设计制作的。那么人面方鼎的真实面貌如何?文物价值何在?下面侃侃我们的国宝大禾人面方鼎。

  青铜大禾人面方鼎是湖南省博物馆于1959年从长沙废铜仓库中选购出来的。当时破成了10块,并缺失了底部一条腿足,后修复成器。经调查,此鼎来自湖南宁乡,并且是当时新近出土于宁乡黄材。

  大禾人面方鼎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口宽23.7厘米,器身高16.6厘米,足高14.6厘米,足距长16厘米,宽10.5厘米,足尖径3.7厘米,边厚1.5厘米。鼎身呈长方槽形。从体型来看,并不算非常巨大。但是装饰风格独树一帜。特别是腹部四面浮雕的人面纹装饰,人面弯眉圆眼,鼻梁尖削,高颧骨,阔嘴巴,双唇紧闭突出,脸部较宽,显得神情严肃。宽大的耳朵上有云勾角状物,耳下有手爪形纹饰,大概是饕餮之类神兽。鼎两侧的人面与两端的人面相比较,大小不一,但五官部位及脸部表情如出一范,可见当时已掌握了放大缩小的技术,否则面部比例以如此准确。用人面作器物装饰的例子,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屡见不鲜,但类似这样用人面作为主要装饰的铜器,这是唯一的一件,可见此鼎的稀有珍贵。人面纹的刻画虽然不免有些夸张,但总体观之,仍然属于写实一路,很有可能就是三千多年前中国南方地区商人的面貌写真。

  鼎的下部有四条柱状足,足上部饰饕餮纹,下都铸四道弦纹。方鼎四角、腹部和足部均饰以扉棱,使鼎的造型显得庄重,配上表情肃穆的人面,给人以庄严神秘之感。

  鼎腹内壁铸有“大禾”二字,字形挺峻秀美。两个字都是象形字,“大”字象一个威武高大站立的战士,极具阳刚之美,而“禾”字象是谷子抽穗时的植株形象。因此,这件方鼎很有可能是为了纪念谷子获得丰收而专门制作的。

  根据其方形、柱足等造型,人面、饕餮、云雷等纹饰及铭文短少诸特征来看,此鼎时代属商代无疑,大致可确定为商代晚期作品。此鼎长期埋藏于南方,而南方的土壤环境与黄河流域的大不相同,于是大禾方鼎的色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青绿色,表面很光亮,莹澈如玉,十分可爱。“色彩就是生命”,它以美的形象、美的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青铜合金成分分析表明,大禾方鼎铜、锡、铅的成分比例适当,再加上独特精美的造型、纹饰,说明商代晚期中国南方的青铜铸造技术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如果说司母戊方鼎是中原重器的话,那么这件大禾人面方鼎则是南方地区的青铜瑰宝,是我国南方地区出土的一件造型独特精美,珍贵稀有的商代青铜方鼎。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夏时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