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企业成长的七道坎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彭智勇 编辑:陶湘 2013-03-21 15:15:43
—分享—

  天有二十四节气,地有秦岭—淮河等分界线,人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之说,那么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是否也有一些重要的“坎”呢?答案是肯定的。笔者通过对纷繁复杂的企业进行归纳、分析和探索发现,企业从诞生到卓越一般要经过七个重要的坎。熟悉、掌握这些坎,并顺利迈过这些坎,企业将赢得发展的一个又一个空间。

  第一道坎是行业选择。古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每个行业有不同的、相对稳定的利润率。你选的行业利润率高吗?与国家的经济大势吻合吗?有成长性吗?竞争格局将怎样演变?你有优势吗?10年前同样的资本,同样的勤劳和拼搏,你选择服装业还是房地产业,今天会是天壤之别。行业的选择决定了企业成长的诸多空间。

  第二道坎是一门心思地做企业。既已选定行业,就不能朝三暮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深入研究行业特点,确定企业做多大,做多快,如何定位,是做行业前茅还是区域老大?是成本领先还是份额致胜?是差异化还是规模化?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答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事实上,只要企业在某一方面做到极致,就能顺利跨过这道坎。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在这道坎前怀疑、徘徊,未能跨过去,慢慢地萎缩直至退出。

  第三道坎是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初创企业,多是家族式、家庭式、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基于对行业规律、现代企业管理的深刻认识,有意识、自觉、主动地建立并优化运营系统非常重要。这时,外表看起来一样的企业,一样的大楼,一样的车间,一样的产品,但内部已经完全不同了。一般目标性鼓励,对市场的被动应付被科学的运营系统所替代,无论是战略还是产品,无论是市场还是创新,各种系统都有序、有活力并协调运转着。因为有了方法,所以认识不断深入,效率不断提高,这时企业由混沌走向清晰、清醒。

  第四道坎是企业团队的建立。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赚钱。大家怀着赚钱的目的,来到一起,创办了企业并且小有成就。共患难容易享富贵难,创业容易守业难。这时人心思变,会产生离心力。如何让企业管理层统一思想,开阔视野,提升格局,凝聚人心非常重要。如何把人从物质的金钱的追求中挣脱出来,转换成有精神的、有理念的、有价值观的、有使命感的团队?如何从任人唯亲到任人唯贤?如何开发人才、留住人才?这是企业成长一道不可逾越的坎。

  第五道坎是企业有无持续深入的探索、创新、创造的能力。诺基亚、摩托罗拉手机、飞利浦电视曾经风光一时,由于缺少持续的创新,逐渐被苹果、三星、创维等替代。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优化,提升产品,保持持续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的企业会不断再造、提升自己,在市场上充满生机和竞争力,而墨守成规的企业会被超越和淘汰。

  第六道坎是整体优化。前面的坎一道道过来,越往前走,企业规模越大,管理难度也越高,企业的组织架构也越复杂。很多企业资产增加了不少,可是市场竞争力没有提高,成本没有因为规模效应而降低,质量没有因为设备好了而改善,企业的上下游并不能有机协同去服务客户,企业的各种不同职能也难以有效配合去完成任务。大企业的高效像工厂的流水线工作一样,是整个环节的高效。这需要企业在架构、制度、文化上形成整体,让客户感受到益处。从过往经验来看,如果企业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大企业还不如小企业。

  第七道坎是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定位。这个坎可贯穿于企业成长的始终。周恩来总理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志,他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民族连在一起,所以成就了伟人。社会中被公众认为是崇高事业的公司,在经营中也较容易成功。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吻合,与公众的渴求相吻合,不仅从市场出发,也从社会关爱出发,引领改造一个产业,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使公众得益,公司也得到发展。

  企业过了这七道坎,如同玄奘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修成了正果,取得了真经一样,企业将与社会融为一体,成为持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尚力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企业必将事业圆满,基业常青。

  (作者单位:宁乡经开区产业发展局)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彭智勇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