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超额完成目标
县域生产总值达732.5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5亿元,增长2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同比增长29.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亿元,同比增长13.8%;完成工业总产值1465亿元,同比增长20.2%;三次产业占比由上年末的11.8:68.1:20.1调整为11.6:68.5:19.9;域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78.4亿元,净增50亿元;贷款余额184.4亿元,净增信贷投放48.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24020元、13763元,同比增长13.6%和19.3%。其他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超额完成目标。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前进7位,跃居全国百强县第61位、中部十强第3位。
经济社会发展精彩纷呈
一、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县域经济向全国五十强快速挺进
◆产业经济蓬勃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升级;现代工业加速崛起;现代商贸服务业活力彰显;旅游经济亮点纷呈;房地产业稳健发展;金融产业加速发展。
◆投资拉动势头强劲:招商引资引来源头活水,引进规模以上项目24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8个,到位县域外资金262.5亿元;上市融资达到20亿元以上;启动“双三十”重大项目建设,启动570个5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64亿元,同比增长30.4%。固定资产投资稳居省市第一。
二、突出东进融城核心战略,现代中等城市初具雏形,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县城扩容提质进一步加快。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教育强县高效推进。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四、探索发展新模式,扎实推进两型社会改革建设,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面貌
◆两型示范创建氛围浓厚。
◆生态建设卓有成效。
◆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
五、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宏观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务实高效。
◆组织、统战、政法、宣传、统计、民族宗教、气象、共青团、妇联、工会、质监、供销、残联等各项工作的发展和改革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新建树。
{2013年}
主要指标:
实现县域生产总值885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48.16亿元,增长18%;工业总产值1750亿元,增长20%,规模工业产值1450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域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净增50亿元,贷款余额净增58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及污染物排放标准达省市目标。
任务措施: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区域内生动力
◆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形成消费与投资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全力扩大投资;全面扩大消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加速东进融城步伐,努力打造省会次中心
◆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三、切实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加速建设教育强县。
◆提升医疗卫生改革形象。
◆加快推进文化强县。
◆努力扩大就业。
◆构建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城市和美丽宁乡
◆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
◆全面创建两型示范县。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五、深化改革开放领域,建设服务型政府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创新。
◆不断深化社会管理创新。
◆全面探索城乡一体化改革。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