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诗常常被用来感叹老年人失去了年轻时的活力和激情,但在金洲镇关山社区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已逾花甲,却依然以蓬勃的激情,用热心和真情为村民们服务,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雷锋”,他就是向爹向霞光。
带领群众共奔致富路
最近几年,关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关山村的村民,向霞光自从搬进了村里统一盖好的新房,他家的日子就“芝麻开花节节高”了。接待国内外游客的餐饮、住宿等旅游收入、种植葡萄的收入加上他当村主任顾问的工资收入,一年下来,向霞光家里的收益能达到20多万元。
致了富的向霞光没有忘记乡里乡亲们。村里有的农家乐生意没有向爹家里好,向爹就专门请他们来自己店里学管理,有时候他还把客人介绍过去,带动他们的生意。“关山村2600名村民都富了才算富,一个人富不算富。”向爹总是这样说。
这不,向爹又为村里的标准化葡萄园建设忙前忙后了。以前,村里的葡萄种植没有统一起来,技术、品种、肥料等都由村民们自己选择,村民们的效益也参差不齐。作为关山葡萄专业合作社的社长,向爹为此愁白了许多头发。他一一上户做工作,多次开会动员社员们进行标准化葡萄园建设。在向爹的鼓励下,关山村400多亩葡萄园都实现了品种、技术、农资供应的统一。为了让村民们掌握种植葡萄的技术,他请专门人员为村民们培训,带村民们去外地学习经验,自己还手把手教社员们搞好棚架、按技术施肥。到了葡萄需要打枝、施肥、打药的时节,向爹又不辞辛劳,一户户通知到位。村民向东海告诉记者,从前种植葡萄每亩获益仅3000元,如今每亩的收益能达到两万多元了,“多亏了向爹传技术,介绍经验,不遗余力地帮我们。”向东海说。
丰富群众生活招招好
村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了,如何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既富足又充实?向爹为此又没少费心思。
2011年11月,向爹筹备了三个月的关山文化团正式成立了,这是一支极其庞大的队伍,腰鼓队、龙灯队、广场舞、主持人等,村里男女老少几乎家家有份儿。2012年,在向爹的组织下,关山村举办了春节联欢会。向爹的老婆杨碧桃告诉我们,为了筹备文化团,准备联欢会,向爹三个月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他要亲自教他们排练节目,还要组织统筹,每天忙得不行。”“女子龙灯队要动作融洽;年轻的龙灯队要舞出速度、舞出活力!”2月19日,记者来到关山村民广场时,向爹正在指挥村里的龙灯队排练,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在他的培训和指挥下,去年村里的龙灯队在县里的舞龙比赛上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现在,他又在积极地准备今年的舞龙比赛了。“我就觉得组织一个文化团,丰富下村民们的生活,这样既锻炼身体,碰上红白喜事,还能挣点小钱,所以挺好的。”向爹说。
村民们也都说,如今村里打牌的人少了,村民们的关系更融洽了,向爹功不可没。
发挥余热服务社区工作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向爹的大局意识和先锋模范意识也处处体现。村里的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工作都有他忙前忙后协调处理的身影。去年,金朱公路启动建设时,该公路涉及关山村6个组的群众,向爹充分发挥自己老干部的优势,向村民们说明修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传达县里和镇里的政策,并带领村民观看关山互通开通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最终,6个组的群众都积极支持金朱公路的建设。
2012年,关山成立了老龄协会,向爹经常组织协会的53位成员进学校、到集镇进行义务劳动,他还经常和老人们一起对全村范围内的公路进行清扫。
从2011年开始,每隔两天,向爹都会拿起扫帚,将村里广场和停车坪打扫得干干净净,用他的话说,“那是村里的门面,费点心出点力是应该的。”
龚再蓉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