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年,其实很早就做准备了。长远一些的,比如要催壮一两头肥猪作年猪,要养大一批草鱼、鲢鱼、鲤鱼过年吃,还要喂肥一群鸡鸭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小孩盼过年,大人忙过年,说得一点也没错。小孩盼望过年,因为过年有好吃好穿好玩的,无忧无虑,还有压岁钱。而大人们则忙完一茬接一茬,昼夜不分。农历十二月上旬,田里土里的活收拾妥了,女人们精心挑选红薯,开始磨粉条、晒红薯片。磨粉条,晒红薯片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反复清洗干净红薯。晒红薯片还得一个一个削皮,放锅里蒸熟,夹出来,装入盆上下左右搅拌成泥状,撒上切碎的橘子皮、小茴香,再一勺一勺舀入台布。折叠台布包住“红薯泥”,擀面杖慢慢来回碾压。圆溜溜黄澄澄的红薯饼做好了,一张一张铺到篾簟晒干。剪成菱形或三角形,生吃筋道耐嚼,炒熟或油炸各有韵味,满嘴生香。临近小年(腊月二十三),做粑粑了,粑粑不宜做得太早,放久了吃起来太硬,返生。乡村做粑粑也很有讲究,要选择色泽光亮,粒粒饱满的糯米,先浸泡一天一夜,捞出水,挑去磨。磨好后把粉浆用台布裹严,吊上架,等台布里滴水不漏了,取下来倒进盆子里揉面团。再分开揉成颗粒状,如鸡蛋般大小。一颗颗装进模具,压紧,反过模具倒出来,就变成一只只白白胖胖的小肥猪,或调皮可爱的小肥羊,憨态可掬。一只只码进蒸笼,武火文火蒸熟。再一笼一笼端出来,热腾腾香喷喷,筷子蘸上红色素调好的水汁,一只一只点上红点点,如美人痣。点缀粑粑显得更喜庆,更祥和。新年大人小孩上门拜年,拿出三五个,边烤火边埋进炉灰中焙熟,咬一口香香的软软的,大人喜欢小孩更喜欢。乡村的年,沿着古老的习俗一路走来。
年的鼓点越擂越响,年的步伐愈迈愈欢,该杀年猪了。无论如何,家家户户要杀一头年猪的。一来庆贺辞旧迎新。二来猪的全身都是宝,肥肉、猪油煎食油,好几坛子,来年吃上大半年;瘦肉、猪下水(内脏)年前年后请客。三来乡村人讨吉利,除夕夜炖猪脚,元宵节焖猪头,名曰;有头有尾。再者,熏腊肉,一串一串,挂满几竹竿,厨房里、屋檐下挂得满满当当。乡村热闹起来了,谁家杀年猪都要请财神,都要放响一挂鞭炮。
家家户户的大红春联贴得红红火火,字里行间,渗透对新年虔诚祝福,祈盼福星高照,吉祥如意。乡村的年,实实在在,快快乐乐,美美满满。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龙秋华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