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丽公主”四羊方尊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夏时 编辑:陶湘 2012-12-19 15:04:49
—分享—

  四羊方尊是现存商代最大的方尊,是我国青铜重器十大国宝之一,是出生于远古宁乡的“美丽公主”。前段时间,河北广宗县有人就“公主”的籍贯挑起“争议”,但经媒体调查和专家证实,广宗方面言之凿凿的“证据链”最终经不起几个小小细节的丈量,“争议”遂告偃旗息鼓。这场闹剧,从另一个方面警醒了我们,对于四羊方尊这位宁乡籍“美丽公主”,我们应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来研究她、宣传她。

  四羊方尊沉睡地下3000多年后,于1938年4月在黄材月山农民的锄头下惊天再世。至于她的前世至今还是个谜,这个远古之谜,还有待考古学者、历史学家去研究解答。“远看造型近看花”。商代酒器中的尊,大多是侈口、高颈、器腹甚大,下有圈足。四羊方尊正展现了这些典型的特点,是青铜器臻于成熟达到巅峰的标志。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34.5千克,是一个上戴宽边帽,下穿四角长裙,长颈细腰,亭亭玉立,人见人爱的“美丽公主”。身形近方,从肩部到足部的四角上饰有突出的大角羊,羊头上有弯曲的巨大双角,小小耳朵向上斜斜竖起,作静听状,两眼微微突起,口鼻悉备,蹄足分明,羊头伸出器外,羊身及羊脚分布在尊的腹部和圈足上,整体造型威武神气。肩部大角羊之间均缀有一条缠绕屈曲的飞龙,栩栩如生,似乎在演绎着中华民族龙之传人的神奇。整个造型动静结合,浮雕线雕俱全,富雄奇于秀美之中,精致典雅、巧夺天工。

  所谓“花”是指纹饰。“美丽公主”身穿十分精致奇特的古典服饰,通体以云雷纹为地纹,线条刚劲光洁。这种以云雷纹打底来烘托主题纹饰的风格,也是青铜器发展到商代晚期臻于成熟的特征之一。在尊体上还布满了精美细致的多种纹饰,如在颈部装饰有当时非常流行的蕉叶纹和夔纹。羊身上也铸满了多种花纹,如羊颈部是排列整齐的鳞纹,腹部是漂亮的长冠鸟纹,腿上还有云雷纹。纹饰色彩青黑,泛着一种神秘的光泽,是南方出土青铜器特有的肤色。这些纹饰样式不是随意而为,它符合当时人类心理和审美要求,不是简单模拟自然形象,而是通过抽象化和意念化,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变形能力,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可以表达个人(或人类)的情感和情怀,是一种心灵的象征,深刻表现出早期人类“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念,借青铜的制作表示对神灵诚惶诚恐的膜拜。可见这位“美丽公主”既有美丽的外表美,又有深厚的内在美。

  四羊方尊是泥范铸造工艺的典范。其巨大的卷角是事先铸成,再配置到羊头的陶范内,然后合范浇铸而成。要使整件器物达到如此浑然一体的效果,必须有高超的合范工艺。肩部的蟠龙头部也采用了这种先进而高难度的制作技术。尤其令人叹绝的是尊体上下有八道出戟的长扉棱,这种看似简单的部件对方尊整体修饰非常有效。不仅掩盖了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现象,而且也改善了器物边角的单调感,增强了造型气势,使得这位“公主”形象端庄,令人一见倾心。从商代晚期开始,越来越多的青铜器上都有这种扉棱装饰,而且制作越来越精致。“美丽公主”的出世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前20年历经风雨,颇多曲折,富有历史传奇美。先是文物古董商数度转手,由宁乡黄材归于当时湖南省政府,后来存放省银行。在“文夕”大火中失踪,又在抗战中遭遇日机轰炸,碎裂成数块。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亲自责成追查,后交由湖南省博物馆修复收藏,最终为国家博物馆珍藏。此后巡展世界各地,广为人知,令万人景仰,又被作为青铜文化代表性器物收入各种教科书,使其地位更加隆尊。

  近年来,宁乡县十分重视青铜文化的研究开发,事实上“美丽公主”四羊方尊已成为宁乡历史文化的标志,这从县行政中心前的市民广场雕塑,从青铜文化博物馆的造型,从各种出版物中四羊方尊的倩影就可知道。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夏时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