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史海钩沉]龚育之与宁乡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黄向秦 编辑:陶湘 2012-11-21 10:31:55
—分享—

  龚育之(1929—2007),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党校副校长,马列主义理论家,中共党史专家,乳名细五,又名振武、振沪。祖籍湖南长沙。其母黄者寿,乡人称“寿姑娘”,是辛亥革命时期甘肃都督黄钺的次女。黄钺家住宁乡西冲山方塘梽木塝。龚育之年幼时母亲常带他去外公家小住。他外公常抱他在门前池塘边散步,教他辨认虫、鱼、花、木。稍长又教他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书籍,还手把手教他写毛笔字。有次带他去王家湾(现宁乡东湖塘镇许家坝村)周道腴(即周震鳞)家玩,周还打发他零用钱。

  1936年他母亲去世(其墓葬在宁乡道林镇林塘村的铁甲嘴),从此相当长的时间,他寄居姨母家。1937年他在宁乡道林的双塘巷小学读书,1941年又转宁乡石家湾的自得小学(自得小学原办在湘潭市,因抗日战乱迁至宁乡石家湾),并与李敉功(后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同学。稍后又进入靳江高小、靳江中学(靳江中学由靳江高小升格)就读。在靳江中学就读时,与李泽厚(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美学家)、刘敦明(刘少奇之侄,后任台湾“国防部”研究员)同学。他们共同办墙报(墙报名称分别叫“乳燕”、“洞观”)发表文章,讨论学习课题,生活小常识,乃至民生时政。当时的校长叫周忠著。有次周会,周校长叫龚育之和李泽厚站到讲台上,让他俩各把一只胳膊举起来,卷起衣袖,露出胳膊给全校师生看,并深情地说:“这两个学生成绩都非常好,只是身体瘦弱,体质太差,将来怎么担当大任呢!”从此龚育之也就注意体育锻炼了!

  1988年6月2日,龚育之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回宁乡,参观了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对纪念馆的陈列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并委托陪同接待他的宁乡县政协常委杨海家,代为问候他住在宁乡的亲戚黄祖同。

  1995年元月,本着宣传宁乡、发展宁乡的宗旨,中共宁乡县委、宁乡县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了一次“宁乡工作汇报会”。邀请在京的王光美、李昭、刘明夫、刘立青等宁乡籍或与宁乡有密切关系的知名人士参加会议,以争得他们为宁乡发展建言献策,指导提携。龚育之亦应邀出席。在会上他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路,还着重说道:“如果我跟妈妈姓,我也是宁乡人。从读私塾到在靳江中学毕业,我是从宁乡走上革命道路的。”对宁乡这块热土的厚意浓情,溢于言表。大会组委会送给他参会演讲费800元,他婉言拒收,如数退还。此举至今深印宁乡人民心中,传为美谈!

  1998年龚育之再度回宁乡,这次参观了花明楼刘少奇纪念馆、花明楼少奇中学(原靳江中学,现为宁乡四中)、石家湾自得小学旧址、道林双塘巷小学。在参观少奇中学时,与学校领导进行了座谈,对学校的全新变化感到十分高兴。同时还会见了他读书时期就在此校工作的一个老校工。去双塘巷小学参观时,与学生们联欢,并手抱一个学生照了集体像,随后又去道林铁甲嘴母亲墓地献花,肃立凭吊。同年12月26日,是龚育之进70岁生日,当时适逢他在长沙参加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晚上8点,他来到居住在长沙的表兄徐梦庄家中聚会,并通知了在宁乡的亲戚黄祖同、张晓梅、黄向秦、陈鹏科来徐家相会。长沙、宁乡亲戚共30多人,共同向他祝福,人声鼎沸,录音机播放“祝您生日快乐”的音乐,更把气氛推向高潮。临别时,黄祖同邀请他多回宁乡看看。他深情地说:“有机会我一定会去宁乡,我不会忘记宁乡的”。

  2010年清明时节,其夫人孙小礼(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女儿龚明同长沙的侄孙辈专程来宁乡道林黄夫人墓地、西冲山梽木塝黄钺墓地祭扫。去花明楼参观刘少奇故居,瞻仰刘少奇铜像,再一次兑现了他“我不会忘记宁乡的”的心愿。

  (选自《宁乡文史精华》)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黄向秦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