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城乡一体化的“宁乡样本”

编辑:陶湘 2012-09-05 10:48:56
—分享—

  今年7月31日,长沙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大会在我县召开,在参观了大成桥地质沉陷安置区、青龙寨花猪养殖文化园及沩山集镇三大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点后,与会各级领导对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我县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起步于2009年。3年,宁乡人用汗水、智慧和执着,围绕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实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目标,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为着力点,先行先试,大胆突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3年时间,全县城乡一体化项目区合同引资近200亿元,实际到位突破175亿元,项目投入232亿元。以关山、灰汤、花明楼、沩山、大成桥等为试点,一个个现代示范村镇华丽转身,以崭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以土地集约、基础建设、平台打造和产业培育为切入,一幅幅城乡统筹图景徐徐展开,激荡人心;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富有宁乡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日渐清晰,越走越宽,并且已然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宁乡样本”,让外界称道。

  村变社区的“关山样本”

  【镜头】:葡萄熟了的季节。关山。一幢幢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黛瓦的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一条条柏油铺就的村道四通八达。花木掩映的村道两旁,视野所及遍地都是葡萄园,葡萄架下串串葡萄挂满枝头,格外喜人。

  朱海军正在他家的葡萄架下帮游客摘葡萄。朱海军现在的身份已经不是村民而是居民了,这是因为关山由村改为了社区,所以他的身份自然就发生了变化。随着身份变化的还有他的产业,他将家里6亩多稻田全部种上了葡萄。看着葡萄藤上的硕果,朱海军异常兴奋。他告诉记者,过去种水稻,一亩田纯收入不足600元。现在改种葡萄之后,每亩产量可达2000斤,按每斤10元的平均销售价格算,每亩田毛收入可达2万元。

  无疑,朱海军是关山走城乡一体化路子后的受益者之一。

  关山是幸运的。随着长株潭“两型”改革实验区的获批,这里成了长沙“两型”社会建设大河西先导区金玉组团的开发前沿。2009年,关山全面启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亲自联系指导,明确提出“探索一条路子,做好一篇文章,实现一大转变,致富一方百姓”的总体构想和目标要求。由于定位清晰,决策到位,执行有力,短短3年时间,新农村建设的“关山样本”破壳而出。

  关山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从土地开始的。关山前瞻性地创建了农村土地节约利用、集约经营、有序流转、开发增效、收益分享、致富农民的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通过推进村庄、道路、土地整理,推动“三个转变”:即平房向楼房转变、大院向庭院转变、分散向集中转变;实现“两个转移”:即从耕地向荒地转移、平地向山地转移。通过这些措施,实现新增耕地1926亩,节约建设用地391.5亩。

  随后,关山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经营权进行集中有序流转,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开发建设了1000亩生态葡萄基地、1000亩生态休闲茶园、1000亩四季水果采摘基地、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及500亩生态水产养殖基地。

  与此同时开始的还有农民集居点和公共基础建设。如今,关山已改造和新建农居200多套;道路、停车坪、绿化工程、路灯、污水处理、休闲广场等集居点配套设施以及学校、商店、医务室样样俱全,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同时,随着长常高速关山互通竣工通车,四川银河集团、碧桂园等知名企业成功进驻,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民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可获得收入,还可以转型为现代农业产业员工,土地流转不失权、不失业、不失利,实现了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关山社区负责人介绍说。由于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节约集约开发,在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土地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上寻求突破,关山探索出了一条土地资源变资本、农民变居民、农户变商户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关山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就,是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缩影,也是我县坚持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规划先行的结果。与关山一起航行的还有灰汤、花明楼、沩山、大成桥等乡镇,是他们共同支撑起了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也为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由于坚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的原则,截止到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近、中、远期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并且结合乡镇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将我县科学规划为主体、中北、东南、中南、西北、西南等六个各具特色的行政板块,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中心镇、特色镇和一般镇的发展格局。

  城乡统筹发展产业

  【镜头】:关山社区二组。三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葡萄大棚架下。一群小鹅正在悠闲地觅食,杨纲跃就蹲在小鹅的旁边,出神地看着这些精灵般的动物。

  杨纲跃是三和农业开发公司的董事长,他之前一直做生意,自从关山成为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后,颇有生意头脑的他看到了关山的广阔前景,于是和另外两人合伙成立了一家公司,租下村里的土地从事农业开发,目前以种葡萄、花卉和养鱼为主。由于进入市场快,加上会经营,他的三和农业开发公司年产值达到了240万元。

  “像杨纲跃这样的企业在我们村上还有很多,不算稀奇。现在关山有一半以上的村民从事休闲农业产业,有的种葡萄,有的种蔬菜,有的养鱼,有的开饭店和农家乐。”关山社区前主任向霞光告诉记者。这位有着22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村干部,去年才从社区主任位置上退了下来,目前的身份是关山社区支部书记助理、高级顾问。

  关山社区支部书记就是大名鼎鼎的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村官邓太平。“过去他当我的助理,现在我是他的助理了。”向霞光笑着介绍道。

  向霞光告诉记者,目前,在关山与休闲农业有关的企业或经营户达到了近200家。以种葡萄和开农家乐为例,葡萄每亩平均收入不少于2万元,而一般农家乐一年的收入不少于5万元。向霞光自己家里就开有一个农家乐,去年收入达到了18万元。

  关山社区环境优美,一直定位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目前已建成246栋民居别墅,发展农家乐90余家,形成了以主题采摘、农事体验和绿色餐饮等为产业特色的农家乐片区。3年来,接待了包括国内外考察团队4000余批近20余万人次。2011年关山实现社会经济总产值3.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400元。

  关山在朝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阔步迈进的同时,结合实际、因地适宜发展农业产业获得的成功,给人留下的不仅仅是喜人的数据,还有值得效仿的样本。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我县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中之重,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做大做强现代粮食产业,高标准打造回龙铺3万亩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建设黄材至双江口百里百万亩优质稻走廊,壮大一批粮食品牌方阵。深度开发宁乡土花猪产业,发展规模养殖大户和养殖场,引进泰国正大、北京资源、御邦电子交易所等关键企业,建设宁乡花猪青龙寨养殖文化园,形成集规模养殖、精深加工、电子交易、品牌打造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将现代烟草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烟叶种植形成“一环两组团”,覆盖19个乡镇、182个行政村,发展烟农近万户,仅2011年烟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1.9亿元以上。

  自此,宁乡在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康庄大道上,步子越来越快,路子越走越宽。

  公共服务惠及民生

  【镜头】:家住老粮仓镇唐市村的刘爹最近因病住进了县人民医院,一个月下来,共花费13000多元,由于刘爹在老家村上参加了新农合,月底出院一结算,没有想到报销了7000多元。“才交了30块钱,一下子就报销了这么多。”刘爹逢人便说新农合就是好。

  其实,像刘爹这样的情况,在我县广大农村十分普遍。据了解,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新农合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和举措,着力加强基金监管和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监管,使我县的新农合真正成为了“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德政工程。截止到目前,我县农民参合人数和基金总量均居全省前列。

  大病进医院,小病就在家门口找社区医生解决。在我县各个社区,医疗点或者卫生室已经成为了基本配置。目前一张覆盖全县各个乡镇和社区的卫生室网络已经形成。“自从有了社区服务中心,有个头疼脑热的再也不用往乡卫生院跑了,抬脚不到10分钟,在社区的小诊所就解决了,很方便。”近日,说起社区卫生室的好处,白马桥乡的谢俊香老人高兴地说。

  警务室、文体室、卫生保健室、便民超市……如今,在我县,广大农民享受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社区服务。目前,像白马社区一样,我县已有20多个标准化社区投入使用,覆盖近200个村,覆盖率超过60%以上。

  近年来,我县坚持公共服务共享,统筹城乡资源集约利用,构建城乡一体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实现城乡资源使用共享,促进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是我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核心。

  首先,政府资源向农村倾斜,强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农民切身利益问题,着力实现城乡空间融合、功能互补、基础设施共享,重点推进农村交通、电力、供水、广播电视互联网、供气和市场等工程建设。

  其次,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努力形成城乡政策均等,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保障能力、群众期待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在户籍管理、就业、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改革,实现城乡一体的供水、交通、医保、社会救助、文化体育、低保、社会保险、就业服务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进行覆盖。

  再有,目标定位向农村倾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上,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努力让农民与市民同享公共财政的阳光。坚持城乡居民享受养老保险的标准一致,享受低保的标准一致,享受医疗保险的标准一致,享受城乡就业服务的标准一致,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教育、公共卫生事业和公共文化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比较完备的公共服务,让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不离业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由村民向居民的转变。这是我县决策者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宁乡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春天温暖而又绚丽!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