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厦万间为民建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李宏伟 编辑:陶湘 2012-08-23 10:17:51
—分享—


图为正在建设的湖南黑金时代长沙矿业有限公司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和谐家园

  前言:从古到今,每个老百姓都想圆自己的“住房梦”。2000多年前的孟子梦想“居者有其屋”;唐代的杜甫梦想着“得广厦千万间”以“庇天下寒士”;新时期的诗人海子依然梦想着“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个大国的家梦与房子的不解之缘。对于老百姓而言,拥有一套住房等于有了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家。

  翻开我县保障性安居工程这本“民生账册”,一组组数据彰显出县委、县政府真心实意为民服务的工作轨迹。至2011年底,我县已解决住房保障对象6498户,其中通过新建和收购筹建廉租住房8.3万平方米,实现实物配租1630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591户、核减租金1205户;改造棚户区3000余户。当前,我县已基本形成覆盖中低收入家庭、面向全县33个乡镇的廉租房、公租房、国有工矿棚改房及发放住房补贴等多措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随着房源的逐步建成,预计至2013年上半年,县委、县政府“力争2-3年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可提早实现。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住有所居”战略目标后,我县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创新工作措施,以廉租房、公租房、棚改房、经济适用住房等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形成,成功探索了住房保障“宁乡模式”。我县住房保障工作成为了十七大以来全省住房保障驶向“快车道”的缩影。

  “保障”阳光照进“寒士”心房

  居住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住房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特别是近年来,商品房价格上涨较快,加之房地产市场不够规范、住房供应结构不够合理等因素的影响,老百姓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实现“五有”,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住有所居”。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中央《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政策密集出台。我县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宁乡县廉租房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加快玉潭地区棚户改造的通知》、《宁乡县关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规范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分配和管理等环节。特别是今年,我县共有续建和新建保障性住房五类21个76.46万平方米,其中续建项目13个57.8万平方米,新建项目8个18.66万平方米。目前,续建项目复工率达100%,新项目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其中新建廉租房开工400套,开工率达75%;成功申报了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3个、廉租房项目2个、公租房项目3个。总体来看,目前项目规模、开工量和实际完成量占“十二五”规划的89%,超前完成各项任务。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县计划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82万平方米,切实解决11306户家庭的住房困难,包括6282户国有工矿企业职工住房困难家庭、2077户“十一五”期间尚未解决的住房困难家庭、1150户国有公房C、D级危旧房屋住户和1797户正在享受住房租赁补贴和租金核减保障家庭的住房困难,全面实现“应保尽保”。其中廉租房20万平方米4000户,国有工矿棚户安置房32万平方米4000户,公租房30万平方米5000户。

  一个又一个关于保障性住房的喜讯,对于大量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中的住房困难户而言,买房的愿望有望变成现实。从低保户到“夹心层”再到打工群体,对他们来说,房子不仅仅是遮风挡雨、寄身宿营的场所,更是汇集党和政府温暖的地方,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安乐窝”。如今,这一梦想终于要变成了现实。五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省、市政策,以民生为本,统筹城乡住房建设,推出大量保障性住房,让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者以较低的房价便可“居者有其屋”,解决了诸多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住保建设托起百姓“安居梦”

  镜头一:2007年底,家住玉潭镇文中社区的张小刚一家三口清早就赶到了县住保局,兴高采烈地参加经济适用房公开摇号选房活动。当天,88户像他这样居住在县城的居民,通过公开摇号,幸运地成为经济适用房“宁房·和泰家园”的首批得主。当时我县经适房房型标准为建筑面积70、99、110平方米三种,房价由县经适房建设领导小组会同物价、纪检等职能部门根据建造成本保本微利原则核定,确保中低收入家庭能买得起、买得到。报名申购者大多是因城市建设提质改造,特别是在“一江两岸三洲”和政府重点项目工程中的拆迁户。拆迁户张小刚摇中的号码为35号,他高兴地说:“有了自己的房子才算有了家,有了家才有归属感、幸福感。”

  由于经济适用房有着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每一套住房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它不仅是全社会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因素。受命于民生,责任更显重大。为确保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我县专门成立了项目现场指挥部,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财务审计制等制度,确保手续完善、程序规范、过程受控。在建设过程中,严格工程质量监管,并建立健全了安全质量终身负责制。

  镜头二:晨曦初起,和德家园整洁宽敞的绿化区内,几位精神抖擞的老人正一招一式练太级。坚持每天清晨散步的刘支英老人告诉记者,她是去年底从梅花路社区搬来入住和德家园的,半年来生活得很愉悦。

  “我自己身体不行了,这次搬家前前后后全靠政府帮忙。”在此之前,刘支英老人一直居住在梅花路社区的公租房里。去年县政府考虑到那里的房子老旧,开始启动全新的安置计划,帮助居住在其间的困难群众申请入住位于和德家园的全新保障房。“我做梦都没想到,活到快70岁,还能住上这样新、这样好的房子。”说起这些,老人声音哽咽。更让老人高兴的是,她还和以前的老邻居住到了一起。她告诉记者,最开始两位老人一个被分到了4栋,另一个被分到了7栋,想着几十年的邻居不能在一起相互照应了,她很是伤感。玉潭房管所的领导得知情况后,立即与7栋一、二楼住户进行沟通联系,亲自一户户上门做工作,终于帮老人换到了满意的房子,几十年的老邻居又相聚到了一起。“租房”与“廉租房”一字之差,含义却相差悬殊。“在‘租房’前面添个‘廉’字,给无数住房困难家庭增添了希望,廉租房也正成为越来越多低收入人群的‘安乐窝’,这就是我们艰苦工作的意义所在。”县住保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采访过程中,记者分享过廉租房住户的欢乐,感受过公租房居民的喜悦,也体会过无房户的期盼。“群众盼房心切,我们更急啊!”不少参与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的人这样说,为赶工期,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目标只有一个,让群众早日住进新房。五年来,随着全县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快速推进,各类住房保障措施的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受益,很多市民亲切地把保障性住房称作阳光下的“暖心巢”。

  创新机制建设住保民生工程

  众多家庭梦想成真的背后,凝聚着党和政府为人民谋幸福的情怀。近年来,我县紧扣“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分区建设、市场运作”思路,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综合开发”方针,运行“政府主导、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市场化运作、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配建相结合”四种模式,“在用地上一次性足额到位、规划上一次性统筹到位、建设上分类别同时推进”,采取多种化、规范化、适用化、标准化模式建设廉租房、棚改房和公租房,力争用2-3年实现“全方位、广覆盖、大范围”的安居大保障格局,构建宁乡全面安居保障体系,创建全国全省典型样板形象。

  按时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让困难群众按时、保质、保量住上放心房、满意房,是县委、县政府的不懈追求,也是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自2007年启动廉租房建设以来,我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发改、财政、住建、规划、国土、住保、电力、税务和县城规划区内乡镇及相关载体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全县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县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采用“政府投入、政府管理,政府出地、企业投入、政企共管,企业投入、企业管理,企业建设、政府回购进行管理”等多措并举模式,创新作法吸纳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成立安居保障项目建设有限公司具体推进保障性住房融资及建设。

  为确保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如期启动,我县积极创新方法,切实破解资金、用地瓶颈。一是积极向上争资。我县紧扣中央政策,积极向上争资,截止目前,已争回中央、省、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补助资金指标4.2亿元,较好地缓解了县级财政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压力。二是破解用地困境。针对黑金时代原址煤炭坝地段不再适宜百姓安居的问题,采取易地新建方式,同时通过招商代建启动了黑金时代项目建设,破解了用地、资金和改制企业管理难瓶颈;采用盘活方式,由工信局、龙田镇政府在改制国有企业原地新建润和家园、边城佳苑项目。三是创新建设模式。通过召开政府常务会,采取BT模式建设和美华庭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带资带地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破解了政府建保障性住房用地和资金紧缺的瓶颈;采取招商代建模式启动和谐家园建设,破解决了资金瓶颈。我县还连续多年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以部署和推进,并加大督查、监管力度,确保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顺利实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对于一千多年前蜷缩在为秋风所破的茅屋里的诗人一定想不到,让贫寒之士都居有其所这个看起来实在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一千年后的今天已经不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我县“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引导住房消费,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构建保障性住房体系,实现保障性安居率达98%以上。我们有理由期待,“住有所居”的目标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李宏伟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