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口味蛇
金桂楼的青洋湖大头鱼
走向全国的锅蒸馍
宁乡是个好地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宁乡美食渊远流长,砂仁糕,刀豆花,灰汤鸭久负盛名。改革开放以来,宁乡经济蓬勃发展,宁乡人锐意进取,先行先试打造出一个个美食品牌。宁乡美食成为彰显宁乡软实力的标志之一。
包子的神话
地处宁乡西部的沙田乡交通闭塞,自然条件不好,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沙田人都是处于贫困状态。穷则思变,沙田人把眼光投向外面的世界,有些沙田人去北方打工,吃到地道的北方大馍,块头大口感很硬,精明的沙田人不断摸索新的包点工艺,做出的包子外型精致口感酥软香甜,深受顾客喜欢。沙田乡的包子大军走出宁乡,走向省城,走向全国。沙田包点的发扬光大不得不提到锅蒸馍创始人张霞明和姜南。今年均30岁出头的张霞明和姜南是同村好友,均来自宁乡县沙田乡,几乎有着同样的闯荡经历。两人自小打工便接触了包点,之前做包子,每天都起得很早,一般凌晨2点就起床,刚天亮就做好包点,白天还有其他工作,如此辛苦两人早已习惯。2008年,两人决定合伙将包点做大做强,于是他们在长沙成立了锦泰亨餐饮管理公司,开始了长期的包点研发工作。传统的包点没有新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两人开始思考新途径,他们一改传统的面粉包点原材料,将眼光瞄准五谷杂粮,两人请教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营养专家,弄来玉米粉、黄豆粉、小麦粉等多种杂粮,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配制出与传统包点迥异的杂粮馍。每推出一款新馍,他们就请一批人品尝,如果还有一个人说口感不好或不认可,两人立即就对杂粮进行重新配比。张霞明和姜南在不断尝试中越来越有信心,直到2010年8月,名为锅蒸馍的杂粮馍终以其良好的口感和观感,得到了各品尝者一致认可并叫好。锅蒸馍呈嫩黄色外表,金黄的底,或有馅或无馅,入口很脆,带着油酥的阵阵沁人,其它部分则是香甜可口,松软柔嫩,口感美妙。整个制作过程为透明的现做现卖,让人看着放心,吃着舒心。锅蒸馍走红市场后,他们在四川省找到一家专门生产其配比方式的杂粮原材料厂家,由其独家供货,并注册了商标,核心配比技术也已经申请专利。到目前为止锅蒸馍加盟店已经达到618家,预计年底将达到3000家,店面开到全国所有的省市。
每年的正月初四,沙田乡政府都主办包点技术比武大赛,吸引了不少青年参赛,包点工艺后继有人。小小的包子在沙田人的侍弄下,做出了一种“阳光快捷”的早餐文化,沙田成为了“南中国面点之乡”,包点产业带活了沙田乡经济的发展!
口味蛇的传奇
不高的个儿,中等身材,黝黑的皮肤,年过花甲的胡建明让人怎么也联想不到他就是湘菜四大经典名菜之一的宁乡口味蛇的创始人。1990年,做煤炭生意失败的胡建明看到本地人捉了蛇,不知道怎样去加工来吃很是惋惜。有一回他和一个朋友到广东那边去办业务,朋友请他到酒店吃饭,他有生第一次吃了蛇食,感觉很好。他心里想,广东人能在蛇上做文章,做出这样的美食来,难道我们湖南人就不能做出适合自己口味的蛇食来吗?带着这个大胆的想法,胡建明回老家后,就一直在琢磨怎样把蛇做出特色来。他先就近购得野生蛇,到农家收购那种已经晾干的朝天辣椒,然后辗成辣椒粉,把蛇剥去皮,去掉内脏,斩成七厘米长的蛇段,放在锅里爆炒,然后加入自己精心调制的药汤,放入辣椒粉,放入鸡精味精,焖烧一段时间,加入蚝油淋上香油。刚刚开始,做出来的蛇不怎么令人满意,但是胡建明没有失去信心,用湖南话讲就是很霸得蛮,他尝试了上百次,皇天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口味蛇终于研制成功了。他在自己家开起了餐馆,主打口味蛇招牌,他做出的口味蛇甘香鲜嫩,让人辣得热血沸腾欲罢不能。人们闻香而来,一时间食客如云,九龙实业的唐华率先把口味蛇引入长沙,紧随其后的张筱玲,张学铃兄妹以“金太阳大酒店”为平台大力推广“宁乡口味蛇”,宁乡口味蛇成为长沙食文化的热点。当时多家中央新闻媒体以《一道菜,火爆了一个城市》为题,盛赞口味蛇引起的食文化革命。时至今日,口味蛇长盛不衰,哪里有湘菜哪里就有口味蛇。宁乡口味蛇已经不只是一道菜,他代表了宁乡人积极向上,韧性十足的精神。
金桂楼的绿色风暴
地处玉潭镇二环路新城大市场一隅的金桂楼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然酒香不怕巷子深,金桂楼硬是在强手如林的餐饮业中脱颖而出,这其中有着什么秘诀呢?大雄鱼早上还在青羊湖游弋,中午就到了金桂楼的餐桌。为了让顾客吃到地道的青羊湖鱼,金桂楼老总每天上午开着车去青羊湖采购活鱼,青羊湖鱼经过厨师前后四十分钟四道工序的烹饪,鲜辣香甜让人回味悠长。金桂楼在资福乡有个四百亩的菜场,每天提供新鲜的有机蔬菜,顾客直呼小菜吃得放心。秉持“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绿色健康”经营理念,金桂楼所做的菜不放一粒味精,不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每招聘一个员工,老总和经理最看重的是道德人品和精湛的技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最大的事,而菜食安全卫生的决定因素就是人。金桂楼逆势飘红,成为宁乡餐饮业的后起之秀。金桂楼现象昭示着企业高度的责任感和良知,而这无疑是餐饮业的一股清风!
宁乡美食不胜枚举,回龙铺的猪脚、菁华铺的土鸡让人垂涎三尺;土花猪全席走向三湘四水,以流沙河土花猪的五花肉为原料的辣椒炒肉,红烧肉更是风行全国,香飘万里。值得一提的是以鳝鱼粉丝,乡里坛子菜为代表的宁乡土菜异军突起,渐渐为更多好食者接受和喜欢。可以豪不夸张地说,宁乡已经成为湘菜宝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据不完全统记,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宁乡有数千厨师不断地走出国门,把宁乡美食传遍五洲,把国外的烹饪艺术拿来为我所用,极大地丰富了宁乡饮食文化的内涵。
宁乡饮食业方兴未艾,饭馆酒店遍布城乡,除了金太阳大酒店、江天大酒店、美丽人生中西餐厅等少数本土品牌店外,大多饮食单位都存在千店一面无特色,家坊式管理的问题。纵观宁乡餐饮市场,十年二十年老店寥若晨星,笔者见过太多“开张红红火火,实际冷冷清清,关门凄凄惨掺”的现象。我认为,餐饮界的进入门槛过低,急功近利思想是妨碍饮食业发展的拦路石。餐饮要做大做强,必须找准定位,抓住顾客心理,为顾客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现在的就餐不单单是吃饭,而是味觉、视觉、感觉的文化盛宴。餐饮业的比拼说白了就是综合素质的PK,文化是餐饮企业的魂,任何餐饮企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必然要有爱心,责任心,苦练内功,从细节做起厚积薄发,只有这样饮食的金字招牌才能越擦越亮。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县委县政府“文化强县”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宁乡饮食文化的下一个春天必将到来。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黎万里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