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靳江之上:靳水悠悠 往事悠悠(二)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贺小平  刘淑兰  宋秀闺  编辑:陶湘 2012-07-25 10:27:12
—分享—

苍莽的在此山

站在福泉坝桥上,麻山村支部书记李幸明说起往事侃侃而谈。

记者在村民唐开太家进行采访

  在此山的传说

  在此山山不高,海拔也就几百米;也不大,骑车绕山一周要不了多久,但她在我县却有着相当的知名度,因为她的美丽和神秘。

  东湖塘镇东南方向有一村叫麻山村,占地12平方公里,村民3700多人,是东湖塘镇人口最多和占地面积最大的村。解放后,这里称麻山公社,后来撤公社为乡,此地便叫麻山乡。麻山乡水运发达,主要往长沙运粮食和畜禽产品,往乡里运日常用品。清澈如镜的靳江,如一条玉带镶嵌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流经麻山村4公里。2004年合乡并村,麻山乡划到东湖塘镇,称麻山村。麻山村有一个地名非常有名,那就是在此山,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孝感动天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一只乌龟母亲生了九个儿子,它们一直在靳江河里快乐的生活着。突然有一天,九只乌龟发现怎么也找不到母亲了,任凭它们怎么呼喊,母亲都没有回应它们。年幼的儿子们很担心母亲的安危,它们决定踏上征途寻找母亲。一路上,九只乌龟日夜赶路,风雨无阻,从来没有耽误一天,历经千辛万苦,通过重重障碍,九只乌龟终于在麻山村的一座大山旁的靳江河里找到了母亲,这便是九龟寻母的故事,有趣的是后人觉得九只乌龟是在这座山里找到的母亲,便把这座山叫做在此山。

  在此山没有北方大山的险峻,但是有着南方小山的秀气。在此山旁的靳江江面不宽,但碧波荡漾,白鹭齐飞,夕阳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我们骑行到在此山脚下时,恰巧是傍晚时分,晚风抚弄着庄稼,时而把它吹弯,时而把它扬起,仿佛大地在进行有节奏的呼吸,成熟的水稻也都有了生命,风从那边来,传来稻穗与稻穗间的细语。我们看着夕阳照着大片金黄色的稻田,晚霞怀绕着连绵的青山,耳边是微微的晚风,脚边是潺潺的靳江水,我们停下了脚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推行着自行车在羊肠小道上慢慢行走,享受着这在城市中不曾见过的美丽景色。

  神秘的古石桥

  靳江河流经东湖塘镇时,往往一江隔两地,人们通行不便,于是两岸人们在麻山村等地搭造桥梁,在东湖塘镇境内的靳江河上便留下几座石桥。其中东湖塘镇麻山村的福泉坝桥、新桥、桥档上桥、在此山桥四座古桥更为久远,保存也较为完整。

  福泉坝桥是当年麻山村的交通要道,大桥全部是麻石砌成,共有两个石墩。从远处看,石桥像一条白玉腰带,系在河水柔软的腰间。福泉坝桥非常坚固,两千斤货物通过此桥也不会垮塌。1969年,麻山村发过一次大水,由于福泉坝桥年代久远,在那次大水中,古桥被冲断了一根麻石,后来当地的村民砍了一根粗壮的檀香树镶嵌在石桥之中。

  76岁的老人唐开太的家离福泉坝桥有两公里远,老人从小喝着靳江河里的水长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他的两个儿子现在都是处级干部,其中小儿子还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唐开太老人说,古桥的具体年代他也不清楚,他和我们讲起一段传奇经历。

  1969年发大水后的一个晚上,唐开太在家中睡觉,突然听到水响,他刚开始以为是下雨了,后来“咚、咚、咚”的声音不绝入耳,便起床查看,发现外面根本没有下雨。唐开太一夜无眠,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发现烈日当头,却没有了昨晚“咚咚咚”的声响。但是,老人还是把家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一遍,发现没有哪里漏水。唐开太以为自己听错了,也没有当一回事又继续去干农活了。可是到了晚上,唐开太依旧听到了“咚、咚、咚”的声音,但是却不知道这声音从哪里来。唐开太决定第二天一定要查出个所以然来。

  第二天依旧是个太阳天,但是唐开太发现白天在房子里听不到流水声,可是晚上那声音又特别响亮。唐开太日日不安,这样过了半个月,除了这半个月都是晴天以外,其余的都没有发生任何特殊事情。半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唐开太和几个村民借着月光朝着这奇怪的声音寻去。唐开太发现离福泉坝桥,那声音就越近,声音也越来越大,一靠近石桥,唐开太发现这声音就是福泉坝桥下的流水声。从此,这个秘密就传开了,只要听到福泉坝桥下的水声,村民不再害怕了,说:“它这是在做天气预报呢?听到水流声,我们就知道明天是晴天。”

  据当地老人介绍,在麻山村还没有修路之前,大部分村民都是通过福泉坝桥、新桥、桥档上桥、在此山桥四座古桥到外面的世界去,至于这四座古桥的具体年代和历史已无从考究,已经没有什么人知道古桥的来历。

  然而古桥上斑驳的痕迹和岁月的摩擦在向我们诉说着以前这些古桥上必定是人来人往,是何其的热闹与繁华。而如今,这四座古桥静静地躺在靳江河之上,像个长老一样静静地看着靳江河边日新月异的变化……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贺小平  刘淑兰  宋秀闺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